
第一章 武平概述
武平是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隶属福建省,辖于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
武平区域位于东经115°51′至116°23′、北纬24°47′至25°29′之间。从中堡镇悦洋村至东留镇背寨村,东西宽53.9公里;从湘店乡湘湖村至岩前镇大布村,南北长77.3公里。总面积为2630平方公里。
武平东邻福建省上杭县,西接江西省会昌县、寻乌县,南连广东省蕉岭县、平远县,北靠福建省长汀县。武平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武平地处武夷山山脉西麓之南端,属低山丘陵地貌,北高南低,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夷山脉从长汀南部蜿蜒进入县域,形成西列和东列两条山脉。东列山脉又称梁野山脉,梁野山主峰在境内中部,海拔1538.4米,为武平最高峰。境内有大小盆地479个,下坝乡大成村小盆地海拔163米,为武平盆地最低处。境内大小河流234条,还有众多溪流,总长度为499.4公里,流域面积2283平方公里,分属梅江、汀江、赣江三个水系。
武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9.6℃,无霜期250~280天,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
武平山岭面积占县域土地总面积的53.34%,丘陵占33.9%,盆地及湿地占12.69%。武平山岭植被主要为针阔混交林和竹藤植物,低山丘陵植被主要为灌木草本植物。武平境内森林覆盖率为77.89%。
武平境内植物有263科1880种,大型真菌类93种;常见野生植物有松、杉、樟、楠、竹、菊、山茶花、杜鹃花、马鞭草、芒草等。珍稀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半枫荷、灵芝等。森林动物有4纲28目73科634种。常见野生动物有獐、鹿、猄、野猪、羚、雀、鸢、隼、鹧鸪、山鸡、龟、蛇、蛙等。珍稀野生动物有穿山甲、豹猫、大眼华鳊、黄腹角雉等。
武平境内矿种有37种,其中非金属矿分布98处,金属矿分布80处。矿种主要有铁、锰、铜、锌、锡、钴、金、银、稀土、镓、铀、煤、膨润土、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石英石、钾长石、高岭土、水晶、饰石石材等。
武平历史悠久,自三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旧石器时期开始就一直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进行不懈的生产活动。已发现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48处。武平新石器时代遗迹属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东南—华南—台湾系文化类型。在夏商时武平属扬州之域,民系为东夷部族。周至晋时为越地、闽地,居民交融发展为越族。隋唐以后为闽地,当地居民(主要为畲族)与中原汉族同化交融发展为汉族,宋朝时期立县,至今一直为县域治。宋元之际居民演变为汉族客家民系。在革命战争年代,武平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组成县份、游击根据地。历史上,武平虽然“群山挟裹”,且一直被视为“边陲要区”。昔时,虽是蛮荒之地,但跟随中华文明一同成长,已成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武平人民吃苦耐劳,崇文尚武,默默耕耘着这方土地,尽管生活维艰,但总以自强不息。
武平全县现有总人口为39万人,男女比例为107 ∶100。人口密度为148.4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为145000人。
武平农业耕地面积为46万亩以上,占土地总面积的11.1%。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还有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家禽家畜饲养、淡水鱼养殖。
武平工业有机械制造、电子产品、食品加工、生活用品、水电、采矿及冶炼等规模产业门类。重点工业产品有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用的内燃机气缸套、活塞、制动毂等配件,高清液晶电视机,不锈钢,黑色金属的冶炼和延压加工产品,医药用生物制剂等。
武平商业贸易发达,为闽、粤、赣三省商品集散地。
武平地处三省通衢,境内现有公路省道205线自湘店乡经县城至下坝乡进入广东省,省道309线自十方镇经县城至东留镇进入江西省,国道205线从十方镇经岩前镇进入广东省,国道、省道普通公路形成两纵一横的公路网络主干;永武高速公路经武平贯通闽、粤两省,古武高速公路经武平贯通闽、赣两省。
武平风景秀美,梁野山原始森林、梁野山云礤瀑布群、狮岩蛟湖、狮子山、天马寨古城堡等自然、人文景观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武平生态环境良好,是宜居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