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7 湖北省随州市“两室联建”探索农村“医养结合”新模式

截至2016年底,随州市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25.6万人,占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71.61%,其中农村“空巢老人”占46.72%。该市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和“医”问题,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有效整合农村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统筹推进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设,以“两室联建”为载体,积极探索农村“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使农村老年人较好实现了老有颐养、病有良医的愿望。

2014年,该市选取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镇作为首个“两室联建”试点,长岗镇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虽然全镇每个村都有一个卫生室,但其中8个村的卫生室属产权私有,且所有村均没有专用的老年人活动场所。经过试点,长岗镇已建成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和村卫生室“两室联建”点6个。试点成功后,该市加快向全市推广,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两室联建”点210个,在建45个,正在规划45个。

因地制宜,解决“建好”的问题

1.为促进医养结合发展,按照“两室联建”的思路,结合各村实际,统筹推进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1)选址科学化。通过调研摸底,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一村一策”提出的选址建设方案,选择人口相对集中、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作为建设地点。通过调研摸底,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两室”建设模式,形成各具特色、日趋完善的工作格局。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在中心户、农资服务中心、电信服务网点等原有服务项目上建成并运营,村卫生室就近建设。二是村卫生室在村委会已建成或正在建的,可以从村委会调剂办公用房建设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三是村卫生室和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都需要兴建的,必须统一规划,选择在人口密集、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联合兴建,并且要建有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

(2)设计标准化。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五化”村卫生室创建活动的通知》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建设规范,按照选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实用、服务便捷的原则,依照“两室”功能定位和室内布局要求,对“两室”进行统一规划,结合实际设计图纸,坚持一张图纸绘到底,一把标尺建到底。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村卫生室设有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设置“四室一厨”,即日间休息室、休闲娱乐室、图书学习室、健身康复室和厨房。大力推动“两室”标准化建设,同时尽量增加公用面积,提升房屋、场地利用率。

(3)建设优质化。选派质量监督代表进驻“两室”联建施工工地,对施工材料实行专人专管,实时跟踪项目建设过程。质量监督专班对所进原材料实行登记制度,杜绝不合格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及时开展工程建设质量验收。同时完善建设施工档案,实行责任追究制,施工单位对“两室”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在“两室”建设中,对床铺、档案柜、电脑、有线电视、空调以及厨具等硬件设施进行统一配置,对标识标牌、规章制度等统一制作。

(4)投入多元化。“两室联建”资金投入有保障。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建设顺利实施。一方面,落实地方财政投入为主。地方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将“两室联建”的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筹资的新路子。通过“土地资产置换、老板垫资、单位自筹、爱心资助”等方式多元筹资,解决资金难题。有条件的地方可鼓励村办或个人办农村“两室”,通过实施驻村工作队帮扶、慈善捐助、企业冠名等方法,使“两室”的建设和运营经费得到妥善解决;同时,对建设资金严格监管,防止重复性建设、开发性建设、举债性建设。

2.整合资源,解决“用好”的问题

“两室联建”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是政府提供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大洪山试点经验表明,“两室联建”能够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公共服务力量的作用,提供持续性的服务,实现“1+1>2”的效应。

(1)两室联建,资源更加集约。推进“两室联建”,实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极大提高了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益。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土地、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节约了公共资源,降低了建设成本,实现了成本、债务的双重最小化;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设备、场地的使用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实现了资产使用、资源利用的双重最大化。以长岗镇为例,据统计,“两室”在建设中节约土地四分之一以上,平均每个村节约建设资金5万元以上。

(2)医养联用,功能更加完备。与单独建设相比,“两室联建”将医养功能发挥得更充分、更实用、更有效。一是突出重点关照功能。开展“两室联建”后,能够更好地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大病恢复期老人等重点对象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方面的重点关照。对于因病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由其子女出资委托村医代为照料。二是突出互帮互助功能。入住“两室”的老年人,日常以自我管理、互助照顾为主,按照“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健康老人照顾行动不便老人、农村散养五保老人参与照顾”的方式,开展互帮互助服务。三是突出公益服务功能。“两室”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医疗保健、亲情沟通、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服务,村医定期为老年人做身体检查,并开展健康养生知识宣传。

(3)资源联享,服务更加优质。以资源整合为途径,将土地、公共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等打通使用,实现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物力、人力共用,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一是档案共享。“两室”更为方便地采集了老年人及家庭信息,更新健康档案,随时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咨询、检查服务、疾病诊治、护理服务等。二是物力共享。“两室”配置的电子秤、电子血压计、电视、休息室、厨具、阅览室、电脑等实现了共享共用,节约公共资源,降低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提升设备、场地的使用效率。三是服务共享。一方面是“两室”工作人员打通使用,增强了服务力量;另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了医疗、养老双重服务,服务项目增多,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

(4)三级联管,保障更加有力。立足充分发挥“两室”功能,长岗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是以严格监管促良性运转。探索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长岗镇、村两委三级联动,从保障健康运转入手,对“两室”实行全方位监管,卫生和民政部门负责业务技术、操作规程等业务方面的管理、培训和指导。二是以绩效考核促服务提升。村委会作为“两室”法人主体,长岗镇政府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合同,细化考核方案,每季度由镇政府牵头,卫生和民政部门配合,对“两室”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实行优绩优酬。三是以经费保障促履职尽责。对互助中心护理人员实行“以钱养事”机制,列入财政预算;村级卫生室人员及运行经费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执行,落实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保障了“两室”的正常运转。

(5)多方联动,氛围更加和谐。农村老人因子女外出务工等因素多为空巢老人,他们经常会感到空虚、苦闷。“两室联建”让老人们感觉更加充实、更加开心。一是群体活动得温暖。老年人三五结伴,有说有笑,每天按时到“两室”,通过下棋、打牌、广场舞等文娱活动,修身养性,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特别是遇到困难或苦闷时,通过互相开解和帮助,使精神得到慰藉。有条件的村还在夜幕降临时,免费提供音响灯光,大家可在广场上跳舞、谈心。二是志愿服务有温暖。各村积极组建多支以党员、青年团员为主的志愿服务队,不定期组织各类爱老助老活动,适时给老人们送去温暖。三是倾心关怀送温暖。老人是子女的牵挂,同样也是村干部工作的重点,村干部经常到“两室”收集信息,及时了解老人精神和生活上的困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老人们舒适舒心。

3.强化保障,解决“更好”的问题

“两室联建”是妥善解决农村老人养老、医疗服务问题的有益探索,对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市在五个方面重点探索,使“两室”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

(1)健机制。以规范运作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医养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日常运转、财务管理、服务标准等体制机制,强化运转管理,深度推进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实现服务运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着手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各个“两室”网点建立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老年人信息档案,组织医疗人员、养老服务人员按工作标准规范开展服务。探索建立工作人员“以钱养事”公益岗位,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两室一场”正常运转。

(2)抓推广。按照“试点带动、逐步推广、全面铺开”的原则,2015年,随州市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各县市区,力争在全市新建不低于80个“两室联建、医养结合”示范点,2016年新建不低于100个,2017年所有具备条件的村都完成“两室联建”工作。探索将医养结合发展的理念推广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将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建立保障“两室”运转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基层医疗养老服务新体系。

(3)聚合力。农村卫生、养老事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民政、卫计部门要发挥龙头作用,文体、人社、编制、住建、规划、国土、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把对“两室联建”工作的支持落实到具体措施上,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真正形成推动农村卫生、养老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同时,探索社会化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整合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为“两室联建”的良性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4)重人才。民政、人社和卫生计生部门加大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对专业医生、执业护士、管理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不断强化医养融合发展的人才保障。鼓励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鼓励和引导大中专院校和护士专科学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5)强统筹。探索将“两室联建”与文化、教育、社会救助、就业创业等民生项目结合起来,与农田水利、通村公路等基础建设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文明村镇创建、洁美家园大行动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整体推动,着力形成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