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四十年的附睾炎 人到七旬附睾癌
湖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老师张×教授,在1972年的一个上午,给学生上生理学大课,题为小脑的平衡功能,教辅人员提了个鸟笼,其内装有一只白色鸽子,放在讲台上活蹦乱跳,行走自如,很是逗人喜爱。
实验开始,大阶梯教室里鸦雀无声,张老师左手握住鸽子,右手拿一根细长钢针不忍心地插进鸽子的头部,然后松手放在讲台上,可怜的鸽子两只脚确站立不稳,身子不停的晃动,张老师说这是由于鸽子的小脑被损伤,所以身体就失去了平衡和共济协调的功能。
小脑的功能:调节躯体平衡,主要是站立的调节,内侧区的损伤也将造成平衡和站立的困难,调节肌紧张,肌紧张是肌肉中不同肌纤维群轮换地收缩,使整个肌肉处于经常的轻度收缩状态,从而维持了躯体站立姿势的一种基本的反射活动。协调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大脑皮层发动的意向性运动,而对随意运动的协调则是由小脑的半球部分,即新小脑完成的。新小脑的损伤,将使受害者的肌紧张减退和随意运动的协调性紊乱,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小脑就像一个大的调节器,人喝醉酒时走路会晃晃悠悠,就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小脑,有一个实验,将一只狗摘除小脑,狗走路就会失去协调。
这一实验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动物包括人类的小脑的生理功能,学生印象深刻。我从此认识了张老师。
我大学毕业留校后,住学院陈家山教工宿舍,经常在上下班路上与教授相遇,由于是他的学生,见面就嘘寒几句。有一天,他说自己左侧附睾后肿大疼痛,我叫他来泌尿门诊看看,他真的来了,他没有去找胡主任,而是直接来找我的,我毕业不久,没有临床经验,请他去找胡主任,他说你看就行了,检查后告诉他,是轻度慢性附睾炎,还有慢性前列腺炎,由于经常反复发作,动员他切除附睾,他未同意。
80年,年近七旬的张教授又来找我看病,还是那个老问题,左侧附睾增大,质地较硬,不规则,不排除肿瘤,不敢怠慢,立即收住院。由于他是“文革”前的三级教授,所以收住高干病房。张老师还要我给他做手术,在局麻下做左附睾切除术,快速切片报告附睾腺癌。行附睾、睾丸、精索全切除之。
体会其一,作为一个三级教授,找我这个刚毕业的学生看病,受宠若惊,不胜荣幸。其二,张教授说他的慢性附睾炎有40年之久,慢性炎症40年后会变成癌症是一个个案,通常情况下慢性附睾炎症是不会变成癌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