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老妇发卡掏耳朵 不幸患上破伤风
在湖医附一院(暨湖北省人民医院)传染病房实习时,我管过3例破伤风病人,不过他们都是康复期,有一次教授专题查破伤风,在破伤风暗房查房。
第一例是个看过花甲的阿婆,身体皮肤表面没有伤口,被诊断为破伤风。
没有伤口怎么会是破伤风?
反复追问破伤风原因时,她说7~8天前用锈的铁发卡掏过耳朵。当时有点痛,甚至有点耳聋,以为是耳屎(耵聍)堵塞了,于是就用发卡掏过耳朵,还出一点血也没在意。这就使得诊断更明确了。
用锈的铁发卡掏过耳朵引起破伤风是较少见的。一般皮肤划破口子不会得破伤风,如果伤口较小较深,藏厌氧菌的条件下才会得破伤风。
教授讲曾治疗过一例受伤后10多年得破伤风的例子,这可有点玄乎,我以为他的说法尚有待商榷。
另一例是新生儿,农村土法接生,出生后第七天患破伤风。
还有一个40多岁农民,脚趾外伤后患破伤风。
我们看到3个破伤风病人,然后教授又讲小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破伤风是常见病,但不算多发病,大都由于外伤致皮肤创口,生锈的铁钉、刀具将破伤风杆菌带入人体,引起破伤风。另外,旧法接生也会导致破伤风。
70年代民间接生婆土法接生十分普遍,破伤风发病率居高不下,潜伏期一般是6~10天,多数是第7天发病,所以也叫“七日风”。偶尔有个别病人可在伤后1~2日就发病的。潜伏期越短的患者,其预后就越差。最短也有24小时发病的。
临床表现为抽搐,抽搐的特征为角弓反张,当看到角弓反张、头脚向后的抽搐时就联想到是破伤风。
抽搐时角弓反张→破伤风,抽搐时口吐白沫→羊角风,抽搐时眯缝眼睛偷偷看人→臆病,抽搐时助产士手→低钙抽搐,抽搐时不省人事→颅脑疾病。
破伤风的病逝率是很高的,治疗一定要及时。破伤风的预防更重要,记得我们基干民兵是一定要打破伤风疫苗针,我曾经注射过一次。
凡是皮肤组织外伤,各种原因的烧伤,除了清创术外,必须在24小时内立即注射破伤风疫苗针,这是外科原则问题,马虎不得。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破伤风杆菌在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效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的毒素主要结合在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苷脂上,使其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α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伤风是一种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