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提升鹤峰县茶叶加工业的思考

鹤峰县茶叶工作局 张新华

 

茶叶加工业是茶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茶叶加工环节不仅直接决定着茶产品的质量,而且是连接茶农与市场的纽带,在茶产业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近几年鹤峰茶业在基地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加工“腿短”的问题日趋凸现。因此,实施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制茶工艺水平,已成为鹤峰当前推进茶叶大县建设和县域经济转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鹤峰县茶叶加工业现状

1.加工厂数量及规模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茶叶加工厂800多家,分布在9个乡镇、1个开发区,年生产能力1万吨左右。其中,年加工经营量1000吨以上的1家,500吨以上的4家,100吨以上的5家。其他均为小型个体初制加工厂,多数设在农户家中或搭建于民房旁边,生产规模小,卫生条件差。全县从事名优茶加工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厂家不到10家,名优茶加工企业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建设速度,未能充分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经济效益。

2.产品结构及质量

鹤峰县以生产大宗茶为主,制茶分为红茶和绿茶两大类。2006年,茶叶总产量8760吨,其中绿茶7400吨。绿茶产品中,炒青绿茶及珍眉、珠茶等大宗产品占80%以上,名优茶产量不足20%。全县仅有3个茶场开展茶叶精制业务,每年生产珍眉茶(以炒青绿茶为原料)、珠茶(以珠毛茶为原料)及宜红功夫茶(以红毛茶为原料)共约4000吨,精制率仅占毛茶总产量的50%左右。

3.加工设备及人员

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机械设备2800余台,平均每厂仅有4台,大多数小型茶叶加工企业仅有一台揉茶机、两台复干机。精制加工设备以白果茶场和世为公司较为齐全,名优茶加工设备以翠泉公司最优。全县常年从事茶叶加工的生产人员约1500名,其中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熟练技工约1000名,有省级制茶能手(制茶技师)30名。

4.存在的主要问题

鹤峰茶叶加工业普遍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①企业规模小,分布不合理,加工设备不足,机械陈旧,工艺落后。②加工厂房建设不规范,卫生条件普遍较差,无法满足绿色食品清洁生产的要求。③绝大多数茶场只生产初制产品,以卖原料或半成品为主,名优茶及精深加工产品不多,直接进入终端消费市场的名牌产品较少。④生产加工人员素质不高,部分人员没有接受专门技术培训,生产中往往不按操作规程办事,极少数个体加工户受逐利思想驱使,在加工环节中掺杂使假,严重影响茶产品的质量安全,败坏了鹤峰茶的良好声誉。⑤加工企业营销能力不强,等客上门,廉价销售,效益不高。

二、提升茶叶加工业的必要性

1.提升茶叶加工业是推进工业兴县的需要

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鹤峰已在全州率先实现县域经济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型,但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离实现“工业兴县”目标还有较大差距。2006年,恩施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工业兴州”战略,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于全县改造提升具有资源、传统和特色优势的茶叶加工业,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鹤峰是湖北省产茶大县,面积宽、产量高、内质好,但加工落后,效益不高。如果对全县800余家茶叶加工厂按现代茶业加工要求实施整体改造,制茶业将会成为鹤峰地方特色工业的一大亮点,并为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挥巨大作用。

2.提升茶叶加工业是改进茶叶品质的需要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鹤峰县茶产品从总体上看质量不高,无论是名茶还是大宗茶,都有粗制滥造的现象。外界有评价说鹤峰茶内质好、外形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鹤峰茶叶加工存在的不足。有了好的茶叶基地,但如果没有好的加工,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证,茶农的效益就无法提高。2005年5月,农业部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茶叶生产座谈会指出,现阶段茶叶发展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产业升级。笔者认为,茶产业升级的核心是提高效益,关键是抓好加工。要改变过去粗放的制茶方式,走集约化、机械化、优质化、标准化的道路,使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协调发展,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茶业科学发展观,实现茶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3.提升茶叶加工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茶叶饮用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茶产品中农残、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的还会造成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和谐社会的发展。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家质检总局从2005年开始,对28大类食品(包括茶叶)全面实施QS(食品质量安全准入)认证管理;《鹤峰县质量兴县规划(2005—2010)》规定,凡是无QS标志的食品一律不准上市销售。目前,全县仅有3家茶场取得QS认证,绝大多数茶叶加工企业都将面临整改,如不进行改造提升,企业就不能取得生产许可证,其产品也将被取消上市销售的资格。同时,我国已正式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茶叶加工将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因此,对茶叶加工厂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无害化改造,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市场准入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

三、提升茶叶加工业的基本思路

今后几年,鹤峰县在提升茶叶加工业工作中,要以“绿色食品加工”为基本取向,以提高茶叶质量和茶业效益为中心,以初制茶厂优化改造为重点,实行新建、改造和淘汰相结合,培植壮大茶叶加工企业,积极扩大名优茶生产,使鹤峰制茶工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逐步实现茶叶加工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无害化、优质化。

1.搞好科学规划

要对全县现有初制茶厂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的原则分批进行改造,合理安排年度改造计划。同时,对新发展无性系茶叶面积大,但未建茶叶加工厂的村组,布局新建一批以名优茶生产为主的茶叶加工厂。对厂房设备简陋、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茶叶加工厂,坚决予以淘汰、取缔。

2.制定扶持政策

鼓励营销大户和其他企业投资兴办茶叶加工厂,鼓励村级集体组织、专业合作社及茶农入股合伙建立茶场。对企业主动进行技术改造并达到标准的,政府实行以奖代补优惠政策。对获得各类质量认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通过捆绑使用老区建设资金和民族发展资金扶持茶叶加工业,主要用于初制厂改造和名优茶场建设及品牌开发。

3.出台改造标准

由县茶叶、质监部门根据无公害生产和QS认证的要求,制订出茶场优化改造工程实施与验收细则。新建茶场要有详细设计方案,经过卫生、质监和茶叶主管部门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优化改造方案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做到改硬件与改软件相结合,改厂房与改体制相配套。

4.办好示范样板

建议将基础条件较好的翠泉公司和骑龙公司列为第一批示范改造对象,同时,分别在铁炉细沙村和太平龙潭村新建一座名优茶加工厂。此外,各乡镇每年选定2~3家初制茶厂进行改造,使其达到验收标准。通过这些茶场示范引路,以点带面,推动全县茶场的优化改造工作。

5.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两级茶叶工作领导小组要调整思路,将工作重心转到茶叶加工上来,认真研究如何整合茶业资源和开发产品、开拓市场等突出问题。农业、茶叶、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全方位为企业技术改造搞好服务。在今后几年内,由县政府将初制茶场优化改造工作纳入乡镇综合考核内容,明确责任,奖惩分明。

通过落实上述各项措施,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建成1~2个大型出口茶加工厂,培植5~10个高标准名优茶加工厂,完成50家区域性重点初制茶厂的达标改造。全面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完成ISO9001质量认证企业3家,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及QS认证企业20家,湖北名牌产品企业2~4家,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企业1家。全县茶叶加工厂房、机械设备、工艺技术及产品质量达到省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