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理论分析框架
本书结合社会运动理论、组织理论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构建一个分析社会组织和NGO发展的理论框架。
(1)社会运动理论
社会组织和NGO的研究框架可以结合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的理论。这是因为,NGO是集体行动的载体。NGO的本质是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组织的志愿性组织,我们可以把NGO看作一种集体行动的表达方式。将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理论引入社会组织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分析NGO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社会运动理论中,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对于研究NGO的发展特别有借鉴意义。
在社会运动理论中,资源动员理论就特别强调资源和社会运动发展的关系。资源动员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外部资源对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外部资源一般指的是社会运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媒体资源、道义支持、信息资源等。在这些外部资源中,资金资源被认为是对社会运动组织的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例如,资源动员理论的创始人McCarthy和Zald在1973年和1977年发表的两篇论文中分别指出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改良性社会运动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给社会运动组织和公益组织增加资金投入的结果,在这些资源中尤为重要的是来自政府和各种基金会的资金投入。
之后的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资金资源对社会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资金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以及资金对美国环保运动发展(McLaughlin and Khawaja, 2000)
和对美国和平运动(peace movement)发展的重要性(Lofland, 1993)。
而资源的获取需要一定的组织基础,所以资源动员理论中非常强调社会运动组织的重要性。例如,Gamson的研究比较了美国历史上53个社会运动团体的发展过程,指出具有单一非替代性目标、科层化和集中化的组织形式,以及使用选择性激励的社会运动组织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Cress和Snow(1996,2000)通过对美国无家可归人群的公益组织的研究发现,组织能力对这些公益机构的资源动员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这种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当一个公益组织能够构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话语框架时,就能获得较好的资源动员效果。
McCathy和Wolfson对美国反对酒驾运动的公益组织的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多任务委员会的运动组织结构,组织年龄较长,以及经常在电视等公开场合露面的组织,能较好地募集资金。
除了资源的重要性外,政治过程理论强调政治机会是决定一个社会运动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种政治机会包括政治制度的开放程度、政治精英联盟的稳定性、是否获得政治精英的支持,以及是否存在政治压制等。
(2)组织理论
社会组织和NGO是一种介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之间的组织类型,它的特点是非政府、非营利,成员本着自愿和自治的原则加入并为公共利益提供服务的正式组织。这些特征决定了它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特点,并对其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组织社会学理论也可以用于分析社会组织和NGO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组织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模式和能力建设,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作为组织的NGO,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它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发生互动。这是因为NGO需要依赖外部资源,包括资金资源和志愿者等人力资源,来完成组织的任务。同时NGO作为公益机构,经常承担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并通过提供公益服务而获得税收的减免。这些都使得NGO往往需要受到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所以,相对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来说,NGO是一个更为开放的组织系统,它需要通过不断地与外部环境发生互动来获取资源,同时又不断地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组织的行为。
在组织学理论中,资源依赖理论往往被用来解释非营利组织的行为。资源依赖理论认为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受到其所依赖的外部资源,如资金、信息和其他资源的影响。资源提供方往往会为非营利组织设定服务标准,作为获取资源的前提条件。此外,外部资源还会影响非营利组织内部的结构和权力关系。当然非营利组织也并不是完全的被动依赖,非营利组织往往会采取一些适应性的策略,包括做出一些内部结构的调整或主动改变外部环境,来维护自己的自主性并抵消外部压力。
(3)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关注的是权力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是如何被分配的,即政府控制的权力与社会的自主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如何保持适度平衡并确立一种建设性互动关系。目前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在NGO研究应用中,主要体现在运用市民社会理论和法团主义理论的框架来分析NGO的自主性问题。本书则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看作NGO发展的重要的制度环境。
通过结合以上三个理论,本书提出了一个分析影响NGO发展和运行的理论框架,见图1-1。这个理论框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宏观层面、组织层面和环境层面。宏观层面的变量为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制度环境,组织层面的变量为组织能力和领导力,环境层面的变量为国际环境和NGO生态圈。

图1-1 理论分析框架
在宏观层面中,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基础的制度环境。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关系下,政治机会结构、组织能力、环境因素等会构成不同的机制和条件,进而影响社会运动的发展。以国家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宏观制度结构条件将决定这些变量如何互动并发生作用,以及其中作用机制的相对重要性。具体来说,这个制度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客观层面,如关于NGO的登记注册和税务的法律法规等;另一个是主观层面,涉及政府官员对NGO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在组织变量中,最重要的是组织能力和领导力。对于NGO来说,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实现和完成组织使命的能力上。对内来说,NGO需要通过加强组织流程、基础设施管理和员工管理来完善其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其社会使命。对外来说,NGO需要建立与外部捐赠方、合作伙伴以及志愿者的良好关系,以便获取更多的资源。
一个优秀的NGO如果仅有优秀的项目,而没有强大的组织依托,是很难可持续化的。没有强大的组织能力,NGO也很难扩大其规模,从而限制了其社会影响力。领导能力对NGO的成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成功和有效的NGO的领导人需要具备的特点包括:紧紧围绕组织的使命来发展机构
;能有效动员理事会的资源
;关注组织的外部关系,包括拓展与政府、其他NGO、基金会、企业等的合作关系
,能不断在组织内部发挥员工的潜能
;具有政治策略,对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并能不断维护外部关系
。
理论框架中的第三部分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影响因素,另一个是NGO生态圈的因素。国际NGO对中国NGO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们通过提供组织培训、资金支持,以及倡导NGO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治理,扩大了NGO的活动空间,促进了NGO的能力建设。另外,国内NGO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也在增加,NGO行业内经常组织经验分享和参观学习,NGO之间也在组建各种联盟,各种社会组织的孵化器、孵化园也在不断涌现;与此同时,NGO之间为争取资源而产生的竞争也在加强,整个NGO生态圈不断成熟,这有利于NGO的能力和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