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常态”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战略判断,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
“新常态”首要指向的是经济新常态,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
“新常态”首要指向的是经济,但经济发展与包括政治、社会、生态等在内的整个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是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调整和变动必然影响和扩展到其他维度,经济新常态也必然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态势。
进入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形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它的提出开启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全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从目标、路径、过程方面实现了意识形态到实际操作的思想转变。
为了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新常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实施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习近平指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因而,党中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处于核心地位;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必须坚持的发展道路;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发展的基本保证。
“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五大发展理念”则为“四个全面”具体推进指明了思路和方向,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路径展开,“破解了发展难题、增强了发展动力、厚植了发展优势”。
新常态下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城市问题,又有农村问题;既有政治、经济问题,也有文化、价值观问题,还有社会、生态问题;既有国内问题,也有国际问题;等等。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需要对系统中每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也需要对系统的整体进行研究。
自鸦片战争之后,怀揣复兴中华、重振国威的仁人志士开始探索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毛泽东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国家命运有了根本转机。回顾历史,我们能够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作者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