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千年外传:克虏伯的英雄
斯特罗曼.克虏伯成为克虏伯军工领袖一始,就发表了面对所有克虏伯家族成员的演说。
当时的克虏伯人还在犹豫,是不是要投靠海伦芬人,或者重新加入柏林同盟。
可斯特罗曼成功说服了所有克虏伯人,克虏伯军工需要独立自主,绝不屈从于任何势力!
他也不会相信那张与海伦芬的协议,能保障克虏伯和平的唯有军事实力。
2148年,也就是布拉格战争爆发前的十五年,克虏伯军工就进入了战备状态。
虽说克虏伯军工只是一家企业,它与西边的海伦芬财阀比起来,体量连一个零头也不到。当然,斯特罗曼.克虏伯的决心,也是有底气的。
克虏伯军工所掌握的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军事科技,而且他们还有对手都没能掌握的隐藏杀手锏,十二马赫高能电磁炮。
在大灾变之前,电磁炮概念就已经出现过,但由于地球有自身的曲面,需要靠动能平射的电磁炮就成了鸡肋。
如果电磁炮弹以十二马赫的速度平射出去,在同海拔高度的情况下,其有效杀伤距离不到十公里。
但克虏伯的电磁炮弹上,增加了一个下压喷射器,使得实心弹飞出炮膛十公里后,喷射器开始给炮弹增加一个向下的力,从而纠正了电磁炮弹的飞行线路。做出了这样的调整后的电磁炮弹,在同海拔条件下的有效射程,就可以达到三十四公里。
可是,这点射程还是不够的,即便因为屏障乱流干扰,各大势力都放弃了射程几百公里的火箭炮开发,就算是普通远射榴弹炮使用增程炮弹的极限射程也有三十六公里。
而根据克虏伯战术部门的估算,现有电磁炮必须能够摧毁八十公里以上的敌军目标,才能有效遏止敌人的冲锋势头。
八十公里射程并不是电磁炮的射程无法达到,以电磁炮的动能足以把炮弹推出去二百公里以上,但问题是超强的动能,无法让炮弹飞出完美的抛物线,这就很难有效的打击到在复杂地势上行军的敌人。
斯特罗曼在被认为是一个天才战术家之前,首先被认可的是他天才的工程设计能力。
既然技术上无法解决电磁炮弹落地问题,那斯特罗曼就从其它方面着手。
斯特罗曼已经注意到,布拉格的地形本身对于电磁炮发挥就是一种优势,历史名城布拉格修建于本地区地势最高的伏尔塔瓦河右岸,制高点海拔能达到380米。而区域内其它地区的平均海拔只有190米,如果把距离放到以布拉格城为中心的八十公里范围,那海拔就只有150米。
布拉格城占据了伏尔塔瓦河流域的制高点,如果能把电磁炮运抵布拉格城的制高点上,那么打击海拔190米的区域,电磁炮的射程可以延长四十九公里,如果打击海拔150米的区域,那么电磁炮射程更能延展五十四公里。
这么一算,加上原本的三十四公里落地射程,打打八十公里外的地面目标绰绰有余,理论上克虏伯EA-01电磁炮的平射着地射程,甚至还能打到地势更低的百公里以外的目标。
当然,这也只是数学上的计算,到了实际上,布拉格周边的地形崎岖,肯定无法让平射电磁炮一览无余的开火,于是斯特罗曼就想起了近古要塞设计中,为了防止敌人利用高低差躲入要塞射击口的死角,必会在射击口正前方区域铺设射击坡,使得前进的敌人在本方火力面前一览无余。
于是斯特罗曼就带人,到处勘探施工,在短短数年内,把所有可能阻挡电磁炮开火的障碍物铲掉,把所有可能被利用的崎岖地形给填平。
以此保证当电磁炮开火时,布拉格城周边八十公里范围内,敌人再无掩体可以躲藏。至于战争爆发后,敌方可能修建的人造掩体,以目前人类掌握的材料科技,任何人造掩体应该都经不起克虏伯电磁炮的一击,所以躲在人造掩体后,成为固定目标,才是找死行为。
当然,这还不是斯特罗曼准备的全部,因为当克虏伯人所预料的主要对手是来自西方的海伦芬,但如果敌人来自于东方呢?随着时间的推进,斯特罗曼越来越感觉到,东方正在崛起的马其顿帝国之可怕。
于是在斯特罗曼的带领下,克虏伯人围绕布拉格城修建了混凝土城墙,城墙最高处达到一百二十米,正好拉平了与伏尔塔瓦河右岸至高三百八十米海拔等高,并且在城墙上修了两排磁悬浮轨道。
因为斯特罗曼的布置,所有的重型高速电磁炮都可以通过轨道在海拔三百八十米的城墙上高速移动,随时可以把布拉格城全部火力快速移动到城市任何防御节点上。
而且这种轨道不仅仅起到了运输作用,可以源源不断的把炮弹后勤物资送到开战现场。轨道还运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通过轨道的能量传输,为EA-01重型高速电磁炮提供了发射能源。
理论上,克虏伯的电磁炮可以实现无限开火。当然,大战开始之前,一切都只是理论。
如此一来,无论敌人来自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敢踏足布拉格城市八十公里内,都将遭到克虏伯EA-01电磁炮全方位且无死角的打击。而潜在对手海伦芬与马其顿所用的区区三十六公里射程重炮,根本摸不到布拉格的城墙。
布拉格在斯特罗曼的打造下,已然成为了一座超级要塞。
当然,斯特罗曼.克虏伯也预料到了这场战争会旷日持久,甚至会持续数年,所以物资的储备尤为重要,于是斯特罗曼将所有克虏伯军工贸易所得,都换成了材料与能源储备,以及最易储存的粮食。
至于布拉格其它民生项目都被克虏伯军工停了,所有供应都进入最严格的战时计划经济。
斯特罗曼.克虏伯带头将每天三餐改为了两顿最耐饥的简单饭食,衣服更是不穿到破旧就不换新的。
有领袖带头,克虏伯上下一心,至于‘克虏伯奴隶’,这一阶段消耗的就更厉害了,不过好在那一时期因为战争,欧洲难民很多,就连最苦的‘克虏伯奴隶’也出现了内卷。
许多欧洲人为了一口吃的,主动跳下了这个残酷剥削的深坑,即便都知道,八年协议后,能活下来的概率很小,可总比马上饿死来的好。
一切都在斯特罗曼的安排下,克虏伯有条不紊的为战争做着最充分的准备,时间终于到了命运的决战。
2162年,慕尼黑被海伦芬财阀攻克,斯特罗曼已经嗅到了战争的气息。
2163年春天,范德特.海伦芬郑重送来了一封纸质的劝降信,语气中带有霸道的威胁。这种傲慢也打消克虏伯家族内投降主义者的侥幸。斯特罗曼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那名来送信的使节,向海伦芬财阀彻底释放了开战的信号。
但是,到了夏天,第一个进攻布拉格的敌人却是马其顿皇帝潘德夫亲率的帝国军。
十多万横扫东欧的帝国军,阵容齐整,旌旗招展,扯地连天,看的克虏伯斥候腿肚子直颤。
但是,马其顿皇帝潘德夫显然还不知道这些电磁炮的威力和射程,马其顿大军也严重低估了克虏伯军事科技能力。他们以为,就算克虏伯大炮射程再远,距离对方四十公里范围外是肯定安全的。
潘德夫命令部队快速前进,大军很快抵达了布拉格城外五十公里处,只要再往前推进十五公里,马其顿的大炮就能发挥威力。
潘德夫此时还没意识到,他的部队已经完全进入了克虏伯EA-01电磁炮的覆盖范围内。
克虏伯的数百辆载有重型电磁炮的轨道列车,已近顺着磁悬浮轨道爬到了东部的城墙上。
所有轨道列车到达了指定发射点后,就解除了悬浮状态,列车缓缓下降,与轨道死死紧握,进入了能量输送模式。
随后列车电磁炮就如蜘蛛一般,张开了八个触角,牢牢固定在地面上。
(即便电磁炮的发射没有很大的后坐力,但是由于炮弹出膛瞬间动能作用力的影响,也可能造成轨道车的脱轨,所以进入发射状态的EA-01轨道电磁炮车必须与地面铆定。)
随着炮塔转动,密集而慎人的炮口闪着微微蓝光,齐刷刷的指向东方马其顿帝国军所在。
下一瞬间,布拉格全城停电,几乎所有能源供应都集中在那两根轨道上。
随着一阵连续的音爆,三百多门重型轨道电磁炮,完成了十次齐射,三千枚裹挟着风雷般音啸的实芯弹,以十二马赫的高超音速笔直撞向了密集的马其顿军阵。
一个毫无防备的马其顿军阵,完全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无论是轻装步兵还是重型坦克,无论是高级指挥官还是普通士卒,下一瞬间都化为残肢碎片。
一块大约十公顷的土地,仿佛被犁了一遍,红色的肉块与黑色的土地瞬间混杂在了一起。
黑土贪婪的吸收着红色的养分,相信这场战争结束后,这里回变成一片肥沃的农田。
好在,克虏伯的电磁炮受制于能源供给,并不能一直高速发射,不然所有帝国军人,都将滋润布拉格以东的捷克土壤。
就在刚刚那十轮齐射过后,布拉格所有发电厂的发电机大多因为能量过载而停机重启,发电厂也因此而进入了抢修阶段。
可潘德夫在那一瞬间已经被吓傻了,没能抓住机会,趁着克虏伯抢修电力设施的机会,继续向前冲锋。他急忙带头逃跑,他要逃出这片被死亡覆盖的区域。
二十多分钟后,布拉格恢复了部分供电,这回电磁炮开火克制了很多。不过源源不断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马其顿大军的头上,帝国军几十公里撤退的道路上,对于马其顿人来说,就是一条血路。
克虏伯的炮弹速度太快了,根本无法预警也无法躲避,至于会不会死,全凭死神的召唤,包括潘德夫本人在内。
最终,大部分帝国军人逃出了电磁炮的覆盖范围,但也为此丢下了三万多具尸体、一千多辆坦克与步兵战车以及全部的火炮。
潘德夫.阿列克休斯是幸运的,他没有成为被死神召唤走的那三万多人中的一员。
可至此以后,天不怕地不怕的潘德夫,只要听到带着音啸的炮弹飞过,就会吓得抱头蜷缩在一起,失去了英雄该有的气概。
当然帝国与克虏伯的战争还没结束,不过年轻的皇帝再也不敢亲临布拉格前线。
在不远处的西方,另一位英雄范德特.海伦芬听说潘德夫兵败布拉格城下还很是兴奋,表现出了幸灾乐祸。
可不曾想到,范德特自己也在布拉格城下吃了大亏,海伦芬财阀军的南伊比利亚军团遭到了克虏伯电磁炮的重点打击,损失惨重。
战争的结果,海伦芬财阀军的损失比马其顿军还要大上许多,这回轮到范德特吞下苦果,又要面对财阀内的口诛笔伐。
范德特很不甘心,这场对克虏伯的战争,海伦芬财阀必须胜利,学院派必须胜利,范德特也必须胜利。
范德特到没有被打怕,很快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虽然想到了很多应对战术,伤亡也比之前小了一些。但海伦芬还是输了,学院派还是输了,范德特还是输了。
同样不甘心的还有马其顿帝国皇帝潘德夫.阿列克休斯,他在次年春天又命令他的部队发起了对布拉格的攻势。
可皇帝本人再也不敢踏进布拉格一百公里范围内,只是远远的呆在指挥车里,通过战场电子沙盘对前线部队进行微操。
帝国军没有年轻的皇帝亲自统帅,马其顿人的士气也低落了许多。他们在丢下几千具尸体后,就草草结束了第二次进攻。
克虏伯人本以为可以松口气,可才到夏天海伦芬财阀军又来了。
就这样,战争一直打到了2168年的冬天,此时的斯特罗曼.克虏伯头发已经花白,对于一个才过五十的人来说,白的也太早了些。
本以为,把敌人打疼后,就能换来更稳固的和平。可几年来,两个欧洲大陆超级军事集团,为了各自的面子,还是没有放弃占领布拉格的想法。
克虏伯军工已经取得了十六次战役的胜利,其中九次击溃海伦芬财阀军,七次打退马其顿帝国军,斯特罗曼.克虏伯的战功可谓彪炳。
但这却不能掩盖克虏伯军工即将撑到极限的事实。
布拉格虽然没有出现过重大人员伤亡,但长期的战争使得储备炮弹、能源、粮食都开始告罄。
这点不光体现在斯特罗曼的数据上,就连进攻的敌人,也已经隐约感觉到了。
特别是2167年秋天的那次与海伦芬财阀军的战役,十多万南伊比利亚人被分散驱赶着进入了克虏伯电磁炮射程,大量消耗着克虏伯的弹药与能源。
阴险的范德特偷偷把射程三十六公里的重炮推到了刚好能打到城墙的射程范围,炸断了的伏尔塔瓦河右岸的两根电磁轨道中的一根,导致了近一半电磁炮由于失去能源供给而哑火。
好在斯特罗曼准备的是两根电磁轨道,仍旧有一半EA-01电磁炮稳定输出。不然布拉格会在2167年秋就被海伦芬财阀军攻克。
2167年冬天,马其顿人也用了相同的办法,扔下了四多万塞尔维亚人的尸体,也把斯特罗曼打出一身冷汗。
现在布拉格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都被切断了,克虏伯得不到任何方面的资源补给,被封锁的孤城注定守不了太久。
要不选择一家投降吧,斯特罗曼居然产生了这样的念头,这是在二十年前斯特罗曼刚刚上任时绝对不会产生的想法。
斯特罗曼此刻才意识到,他已经渐渐老了,不光是他,他身边许多与他一起意气风发的克虏伯人,都渐渐老去,雄心也随着岁月而渐渐流逝。
但斯特罗曼很快就放弃了投降想法,他们手上已经沾染了太多鲜血,无论是海伦芬还是马其顿,还有无数死在生产线上的克虏伯奴隶。
没人会真正放过克虏伯人,只要投降了,日后一定会被清算。
斯特罗曼想到了这里,又挺直了腰板,顽固的克虏伯只能抵抗到底,抵抗到死。
至于他死后,斯特罗曼自认为他确实可以承担一切战争责任,克虏伯应该选择一家条件好一点的投降。
所以斯特罗曼已经想好了,就在下一场战役中去死。
而斯特罗曼并不知道,同样面临抉择的,不至于他一人。皇帝潘德夫.阿列克休斯,此刻正想着如何措辞,怎么才能既体面又能够从这场战争中脱身。
就在前不久的2168年秋天,马其顿发动了第七次进攻。帝国军本以为胜利在望,却不曾想中了斯特罗曼的圈套,又被EA-01电磁炮一顿胖揍,大军落荒而逃。
对战争忍无可忍的皇帝潘德夫终于派出了帝国使节,送上了停战议和文书。
这对斯特罗曼.克虏伯来说是一场意外,也是一场惊喜。
但他没有对使者有任何表态,只是淡淡的收下了和谈文书,打发使者先回去,因为斯特罗曼还在等另外一边送来的条件。
果不其然,在得到马其顿人打算与克虏伯议和消息后,范德特.海伦芬也坐不住了,再不和谈可能就成为快乐二打一的局面了,海伦芬财阀也只好送上了和谈文书。
外加上在布拉格城下屡屡战败,海伦芬阀内反战呼声高涨,特别在2168年布拉格城下再次遭到惨败以后。各大支系与企业都认为2168年的那场牺牲毫无意义。特别是损失惨重的马德里同盟企业,已经有了再次反叛的迹象。
此时的斯特罗曼.克虏伯手持着两份议和协议,干脆将双方代表一起约至布拉格,开始了三个多月的谈判。
2169年春,三方代表都在《克虏伯条约》上签字。
布拉格的春天又一次降临人间。
就那年秋天,五十三岁的斯特罗曼.克虏伯逝世。他是克虏伯的英雄,也为克虏伯耗尽了全部的生命。
入葬那天,克虏伯人特意在他名字前面加上了一个冯,那是日耳曼功勋贵族才能使用的名字。
冯.斯特罗曼.克虏伯,这也成为他在历史书上的名字。
克虏伯企业的第四座雕像,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男性雕像,树立在雅馨斯.克虏伯巨像的身后。
雕像的基座上,刻有冯.斯特罗曼.克虏伯于2148年演说的最后一句话:时代没有孕育文明的温床,也没有不通过战争而得到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