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注释】
●第十一章:
功夫: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吾乃当以十九日亲祠,而昨出已见治道,得雨更治,徒弃功夫。--《三国志·魏书·齐王芳》
●第十二章:
★颎:jiong,三声。
★使匈奴中郎将:
张奂,使匈奴中郎将,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并同反叛,遂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坑,烟火相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诵书自若,军士稍安。
----《东观汉记·传十二·张奂》
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
----《后汉书·列传·皇甫张段列传》
东观汉记乃是汉灵帝刘宏指派卢植、蔡邕等人编纂的史书。而后汉书成书则在南北朝时期。所以义东观汉记为准。
★制令:
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策书,策者,简也。《礼》曰:“不满百丈,不书于策。”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坿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曰,以命诸侯王三公,其诸侯王三公之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诔谥其行而赐之,如诸侯之策。三公以罪免,亦赐策文,体如上策,而隶书以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者也。
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三公赦令、赎令之属是也。刺史太守相劾奏申下上迁书文亦如之,其徵为九卿,若迁京师,近臣则言官具言姓名,其免若得罪无姓。凡制书有印使符下,远近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唯赦令、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
诏书者,诏诰也,有三品。其文曰:告某官,官如故事,是为诏书。群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下有制曰:天子荅之曰“可”。若下某官云云亦曰昭书。群臣有所奏请,无尚书令奏制字,则荅曰“已奏”,如书本官下所当至,亦曰诏。
戒书,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敕文曰有诏敕某官,是为戒敕也。世皆名此为策书,失之远矣。
----《独断·卷上》
简单来说,就我个人的理解,加上查到的资料,这四种文书有以下区别。
策书,是用来专门针对诸侯王、三公的。命令,赏赐、赦免均用策书。
制书,也就是关于制度的命令,比如三公发布的减免罪行、赋役。批复刺史、太守、国相奏书中弹劾,迁升九卿、近臣等……
诏书:一般命令,下达诏书告诉某地官吏要如何如何。或者普通批复官吏的奏请。
戒书,告诫刺史太守、三边营官的文书。
★九卿:
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并太尉所部;
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并司徒所部;
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并司空所部;
●第十三章:
★使君:对刺史、州牧的专用尊称。
★杂种:汉时为鲜卑、羌等外族的专用蔑称。
烧当种九十馀口诣熲降。又杂种羌屯聚白石,熲复进击,首虏三千馀人。----《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大人:鲜卑、乌桓对首领(长老)的称呼。
异部大人抄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单骑追击之,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者,由是部落畏服。乃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乌桓鲜卑列传》
是岁,乌桓大人率众内属,诣阙朝贡。----《光武帝纪下》
不过要注意的是,不管是鲜卑还是乌桓,其部落首领为大人,檀石槐这种类似单于的国王同样也为大人。
顺便一提,羌人首领叫做豪帅。
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汉书·董卓列传》
●第十四章:
★标点:自古就已经有标点存在。比如勾(基本类似↓),写法从反亅,读若捕鸟罬。或者丶: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凡丶之属皆从丶。都是古时候的标点,不过在古书上,标注的十分不明显,因为是写在字的右下角,而不是像如今单独占一个。
★数字:古代有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并非如人们想象中只有十六进制。另外,古代也有0,不过直接用空(也就是什么都不写)来表示。比如302,古代会写作叁贰。感兴趣的书友,依然可以查一查古代算经。
★关西:秦汉时,基本指函谷关以西为关西,以东则为关东。
顺便一提,本来应该还有关中,也就是潼关、武关、大散关、萧关之间。在汉朝而言,就是弘农、京兆尹一带。不过根据我查到的资料,并非如此。
杨震,字伯起,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东观汉记·杨震》
杨震是弘农华阴人,这里却被誉为关西孔子。显然,弘农郡当时被归为了关西。
不过话说回来,并州算是关东还是关西呢?个人觉得应该算是关西。或者压根就不属于关东和关西。
★拜为童子郎:
洪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学。----《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拜或者拜除:按照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者爵位之类的。
●第十五章: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平、降。
●第十六章:
★根据从网上查到的资料,汉朝时代的酒度数约莫在3、4度左右,如此类推,哪怕是皇宫珍酿,恐怕度数也很难超过现代的啤酒。
★东汉时,度辽营和使匈奴营等营的兵力约莫在2-3万人。
东汉军制五人一伍、有伍长,十人一什、有什长,五十人一队,有队长,百人一屯,有屯长,二百人一曲,有军侯,千人一部,有别部司马。另外,度辽将军和使匈奴中郎将均有长史,主文。
★绍介:介绍,基本上从春秋战国到民国时期,都还在用绍介。
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战国策·赵策三》
这几天上海有一种小报,说郑振铎将开什么社,绍介俄国文学。----《书信集·致李霁野》
●第十八章:
★汉代度量衡,1尺约莫等于23.1厘米。另外,一尺等于十寸,一丈等于十尺.
★关于兵器:本书中的武器,许多会是后来才出现的,目的嘛,自然是增加一些趣味性了。(嗯……本书有这东西吗?)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不跨越时空,那么关羽就没有青龙偃月刀了,因为那时宋朝才有的。吕布也不会有方天戟了,因为也是宋朝的。甚至于枪这种兵器,也只是汉末才刚刚开始发展(那个时候更加流行矛和单边戟或者类似戈的那种戟)。
如果这么写,那么就会导致关羽、黄忠、赵云、马超、吕布等等等等基本都得用矛了……
另外,关于书中各个出现的人物所用兵器,除了一些熟知的,比如关羽用刀,张飞用矛等等外,其他人有些是参考游戏,比如无双等的兵器类型,有些就纯粹是我自己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