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赚钱:一看就懂的懒人理财盈利技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夹缝里的那些花儿

上面把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券商这类大机构的理财产品都简单说了一下,下面就是并没有天然安心属性的一些理财方式了,包括P2P,以及其中比较特别的一类票据理财。

P2P整体来说的确并不算非常稳妥的投资方向,但耐不住它收益相对更高,我自己还是会挑选自己信得过的平台在里面倒腾一番。

虽然P2P平台经过一轮大浪淘沙已经难以成为主流,但其中还有很多“常识性”的东西值得去看一看。

而票据类呢,大家第一印象都是比较安全,我只能说:本身很安全,只是在转让流程中容易出一些问题。

2.4.1 我的一次投机:扫二手P2P转单年化50%

P2P跑路的新闻前段时间层出不穷,每次遇到这样的恐慌情绪,我的操作是到平时关注的,有相对自由转让机制和氛围的P2P平台转悠。举个例子:

2016年6月底,一个炸弹性跑路消息后,某个平台遭遇用户疯狂转让手上的项目,为了方便用户转让,平台推出不限折扣的转让政策,这意味着,一些恐慌的用户会用极低的价格转让掉手上的P2P资产。

于是,我就去扫货了,扫到的单子年化利率平均都在30%以上,最高的在50%。

当然为了规避自己的风险,在那个平台的QQ理财群祭出了自己的抢单神器(自动抓取网站数据,计算每一个新的转让单的实际收益),和大家一起抢(也算是帮平台缓解一下万一超低价转单都没有人接手,造成恶性循环的危机),现在这个平台已经回归了正常运营中。

当然,这是一次存在一定风险性的投机:首先,一定是自己信得过的平台。而不可控的风险在于一个可能性:平台没能抗住恐慌潮,遇到无钱可贷出的经营性困难。

而发现这样的机会,很大程度在于对平台机制的熟悉程度以及对自己风险承担能力的了解,匹配上了,再去做。

这么高的实际收益,转让的人是傻子吗?为什么就被你抢了?因为大多数人都懒得算啊。这里不想具体展开,因为P2P转让已经远没有原来那么有利可图。但需要说明:高收益很多是基于你想到了大多数人忽视的东西。

举个例子:在P2P平台转让区,你很可能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转让信息,如表2-1所示。

表2-1:买了P2P产品的人,因为期限限制,为了获得资金上的流动性,会选择把手上的产品转让出来。有的为了尽快转出去,还会选择折价转。底色标灰的项都会影响到你买下这一转让单的真实收益

大多数人,看到上图这样一条信息,大概就是看到16.2%这样一个“收益”,而该平台12个月的新单当时也是16.5%左右——为什么要买啊,收益并没有什么优势于是没什么人抢。

但是,这16.2%并非你买下这一单的真实收益。我做了一张Excel去算,这一单的实际年化利率是18.8%,比当时平台新单的16.5%高出2个点!——这才是真相(见图2-16中第一行)。

图2-16:这是针对每一个转让单会去计算的一个真实年化利率(前面说的我做的抢单神器会自助计算),主要的利差在于折让率以及P2P每月还本付息的特点(有些人转让某一单子的时候,距离下一次付息只剩1天了而不自知,相当于我买下后等一天就白赚了30天的利息)。而表上的年化收益率是因为我资金量比较大,每月还本付息的钱回笼后再投资的复利收益

如果看不明白也不要紧,也不用费心去了解这套公式,后面会详细介绍套利的思维。

Q:这种好事儿为什么平台不自动帮我算好啊?

A:没这个义务啊!你是淘宝店主会大肆宣传二手转让区更实惠吗?只是给老客户提供便利服务而已。

2.4.2 凡是有“变现”服务的,研究一下套利可能

另外再说一个通过P2P平台获得更高收益的例子,其实这样的套路不局限于P2P平台,放在这里是因为大家对P2P平台更熟悉。看看你只是在单纯买产品的时候,别人怎么把收益翻倍的。重要的是提示一个思路:凡是出现“可变现”,大家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去套一套,看看有没有提高收益的可能。

下面这个例子适合有几十万左右闲散资金的用户,比如某大型互联网平台,同时提供这样两类产品(产品名为化名):

·“安E”是P2P产品,买了以后因为期限比较长没什么流动性;

·“E享”这个产品则是为了给急需用钱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变现手段。

而这两类产品同时出现在一个平台,对我来说呢,常规的买下“安E”的投资行为可以变形成这样:

第一步:买下“安E”;

第二步:利用“E享”变现,相当于:抵押“安E”项目,以5.1%利率借回现钱;

第三步:用借来的钱,继续买入“安E”;

第四步:继续利用“E享”抵押借钱;

……

类比来说:你用100万买下一套房产,抵押给银行获得90万资金,再买第二套,再抵押第二套获得80万资金,再买第三套,往复循环,相当于用100万撬动了270万甚至更多的钱,多买了两套房子。

具体来说,这两类产品大致是这样的,如表2-2所示。

表2-2:平台的规则显示:持有“安E”的投资者可以把手里36个月的产品抵押平台把这一抵押资产包装成“E享”继续卖给其他投资者,付出5.18%的利息,获得一个月的现金借款

举个例子:邓小超买了100万安E,通过E享的渠道变现。

平台规定最多可获得抵押资产90%的资金,每个用户最高可持有变现借款150万,以及收取变现手续费0.4%/年。

第一轮:100万的安E项目继续赚着,凭空多出以5.1%利率借90万的机会,继续买入新的安E,所以,第一轮结束,邓小超有了100万稳赢安e(已抵押)+90万稳赢安e(未抵押)。

第二轮:190万的安E项目继续赚着,抵押上述的90万,获得借入81万的机会。第二轮结束,邓小超有了190万稳赢安e(已抵押)+81万稳赢安e(未抵押)。

依此继续,直到持有的变现借款达到150万的上限。

所有的套利都有风险点,完全不是很多人吹嘘的无风险套利。如果说抵押房产获得资金再投资房产这样的手段风险点在于房价下降资不抵债的话,那么上述P2P获利手段的风险点则在于平台变换抵押规则,比如平台规定的最高可持有的变现借款是150万,你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上限即放杠杆的倍数也取决于此,如果忽然改规则说最高可持有变现借款只有90万了,那么就没有几轮可以玩了。再比如变现手续费涨价了,就增加了放杠杆的成本。

一个实际操作的案例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每一轮都加入新资金的例子,如图2-17所示。

图2-17:为计算方便忽略了0.4%每年的变现费用,但大致来说,年化收益率达到15%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需要注意的是:变现的钱是有还款期限的,一定要记住还款期限(上图第6第7列),在还款期准备好足够的钱……因为平台也规定了逾期罚钱直接降低收益

大多数人觉得,套利和放杠杆,是特别高深的一件事情,但其实这样的一套思路,在金融投资上有非常广泛的运用,要获得比别人更高的收益,就看你能不能在市场出现新的投资产品且满足既定条件时,往这方面去做。我不鼓励盲目套利,但有成熟机会的时候希望能抓住。之所以没有提平台的名字,也是因为这算是平台变着法子让有钱人玩花样赚更多钱的隐藏副本,但一个法子不让玩太久就改规则换玩法了。能发现和熟练操作的都是已经把自己训练成“老司机”的人,希望你在理财和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也能如此嗅觉灵敏。

2.4.3 6个方法观察P2P平台是否靠谱

上面说了两个P2P的非常规玩法启发一下大家的思路,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老老实实地买依然是第一选择,那么就看怎么选到靠谱平台了。

怎么选平台呢?P2P这个行业变化太大,合规要求也越来越严。选平台的标准上收益率绝对不是第一位的,主要就看下面六点。

·银行存管(合规要求);

·小额分散(合规要求);

·ICP经营许可证(合规要求);

·平台背景;

·风控实力+风险准备金;

·债权性质(结合个人情况)。

如果满足这几点,那么你对高收益和提现速度就别太苛求了。

关于合规的三点,必须完全符合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银行存管,那些宣传上说实现第三方支付存管的不能信。已经接入的平台很占优势,没有接入的平台并非不想接,很可能是银行不愿意揽这生意。

小额分散也是监管明确要求的,个人单一平台借款额度不能超过20万元,企业不能超过500万元。所以一个在售单如果列明是个体借款,额度超过20万元的,即可判定有问题。而这条规定也直接导致了去年到今年(2016—2017年)很多平台的转型,在资产端的开发上从大额的房产抵押贷、信托债权转让之类转入小额的消费贷、分期贷、车贷之类的偏小额的业务。而有些优势项目就是在大额借款上的也通过挂钩一些机构去做到合规。

ICP经营许可证基本上都满足,但也可以在网站下方稍微核实一下。

这三点做不到的,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可以玩的余地。凡是想做下去的,都会在这三点上,就自己还没完成的方面积极拓展做转型或改变。这时候扎实做事情的和投机取巧的,区别非常明显。

平台背景和风控实力

P2P平台也“拼爹”,比如国资占股、上市公司背景、风险投资、大型互联网公司背景等。

比如风险投资,这一块我会看一下这家风投公司都投资过哪些项目,项目是不是靠谱?如果是“兄弟创业公司”我就不会考虑。

而和背景息息相关的还有一个风控的实力。现在个人借款没有一个统一的信用平台,你轻易查不到他以前有没有在别的平台上过“黑名单”。所以,一个平台的征信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风险控制最为关键的一点。陆金所的银行背景就让它在这方面占了一定优势,而另一些则依靠把盘子做大(借和贷的人足够多)来分散风险。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平台的风险准备金,这是一旦发生坏账需要最先顶上去的一笔资金。这笔资金的来源是:平台从每一笔成功的借款中提取借款额的一部分,通常为2%~3%存入风险准备金中。其实披露这一块的平台并不多,定期更新余额的更少。基本上如果平台本身背景实力不是最强也不披露风险准备金的情况,那我就不投了。

分散投资,债权性质别太重合

P2P每一笔借款去干什么了?有些是专注于一个垂直领域:比如车贷、房产抵押、消费信用贷、票据、供应链金融、量化交易等,有些是一个垂直人群:大学生、三线城市人群等。

对于分散投资减少风险这一点,在P2P上不仅表现为分散2~3个平台,也包括分散债权的性质。如果你已经投资了两个垂直于车贷借款的平台,那么就可以刻意注意一下最好不要再投第三家类似的了。而知道背后资产的大概性质,也方便你根据市场环境去判断风险,比如实体经济一再下滑的时候,会想到自己投资的产品背后好像是企业过桥贷,那是不是要提出来一些?比如新闻如果爆出什么大学生信用卡违约率急剧上升之类,那资产背后是大学生分期贷的是不是会想到要减仓?诸如此类。

这里再说一句,有些P2P平台是自己开发资产的,这一类重点关注资产类型和风控能力,比如钱牛牛,自己旗下有开发资产的公司,致力于5~10万借款生意的恒业贷;而有些P2P平台是用合作方式将资产开发这块“外包”的,比如洋钱罐,合作方有比如分期乐、拍拍贷、第1车贷等,也就是说产品背后资产大多是小额消费贷、分期贷、二手车贷等,那么就是重点考察合作方的靠谱度了。

但绝不是说外包一定不好,毕竟平台不费什么力气多合作几家就把债权性质重合这个风险降低了。

收益太高的,少碰为妙

我们必须明白自己借出钱得到年n%的收益,平台会每个月(注意是每个月)另外加码0.5%~1.9%(平台利润+风控资金的来源)借给借款人,也就是说,借款人的贷款年利率大概在n%+(0.5~1.9%)*12左右。

反过来想,给你超高利率的P2P平台,借款人“加码”后的贷款利率得有多高?那么有多么“借不到钱”的人才愿意承担这样的利息?——所以,收益率太高的,还是少碰。

别太苛求提现速度

客户体验来说,当然是提现越快越好,但这和安全性可能是背离的。其实每一笔资金的每一次流动,后面都有一个神秘角色——第三方支付公司(每个理财平台都会接入一家或多家的有经营牌照的支付公司完成一个支付体系的搭建,你在手机上收到的支付验证码,都会显露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信息,比如:连连支付、易宝支付、新浪支付等)。

你可以这么类比:平台是管项目的经理,第三方支付就是管钱的出纳。

下面看看一个提现的流程,如图2-18所示。

图2-18:第三方支付公司这个出纳在收到提现需求时并不像你希望地那么勤快。每个工作日一般就操作三次(比如:上午10:00、下午1点、下午4点),其他时间不管,你们自己先排队

这样一说,是不是豁然开朗。

Q:如果支付公司的规则是10:00、13:00和16:00处理提现,那么16:00以后发起提现会怎样?

A:当天就不会被处理了,排在队列里等到第二天上午10:00。这个理财平台在提现规则里肯定有这样一个说明“每天16:00之前提现当天到账,16:00之后提现第二个工作日到账。”

Q:为什么同一个平台,有人提现到账快,有人慢呢?

A:举例子来说,按照上面举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规则。他在早上9:30赎回,15分钟后赶上第一个批次。而你在10:30赎回,只能等到下午1点的批次。

Q:为什么平台提现速度有时候会变慢?

A:这可以直觉性地有一个判断“提现的人多了”。当然,这未必是一个平台的问题,而是这家第三方支付所服务的所有理财平台。

总体提现单数增多,会使得一个批次要处理的单子过多,形成排队的现象,从而拖慢到账速度。一般会出现在经历了两天周末的周一、股市大好、打新股期间或是过年。

但如果这家第三方支付服务的公司里,就某一家的提现出现问题,那可能就是问题了:它在第三方支付账上的钱不够。

以上,就是考核一个P2P平台需要关注的点,不要每次都寄希望于别人告诉你这个平台是不是靠谱,自己去仔细比较一下,然后再看一些评测的文章。刻意留意和比较一下自己忽视的地方,慢慢的就磨炼出自己的火眼金睛了。

2.4.4 两分钟读懂票据

除了大多基于个人借款的P2P,票据也是一类比较重要的资产标的:借款人通过抵押票据获得借款。京东出过一个叫小银票的产品,以及新浪微财富的金银猫,作为余额宝收益下降的备胎之一,它们也是热火朝天过一阵子。想说一说这个产品,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宣传都隐藏了它们本身存在的风险点。

什么是票据理财?

A借钱给B,B提供【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如果B还不上钱,A就凭着这张【银行承兑汇票】转而向银行要钱就行,如图2-19所示。

图2-19:所有能够被质押的资产,都有其本身比较稳定的价值。银行承兑汇票之所以安全,是因为为其背书的是银行

金融人常识: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和银行都有什么好处?

以票面金额1000万元,保证金比例为50%,期限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来说。

企业X用500万存在银行作为保证金,要求开出金额1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会考察评估企业X的实力并出票。而剩余的500万元X只需要在票据到期前还给银行就可以,相当于获取了信用贷款。

这样一张票据,X可以作为1000万元现金使用,比如X支付给企业Y获得生产物资。

而企业Y获得该票据,可以作为资产抵押给企业或机构的Z,获得流动现金。

……

不管最后这张票据抵押或转让到了谁的手里,6个月到期后,银行向最后一手持票人付款。

而银行的益处在于:取得企业X稳定的6个月500万元的保证金资金,可以此盈利;贷款给企业X 500万元获得6个月利息;同时赚取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手续费(大概万分之五)。

所以,要搞懂票据理财,搞清楚银行承兑汇票就可以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银行为某企业开出这个票据相当于给了这个企业信用支持。

有银行背书,看上去靠谱,但互联网理财的推广永远是这么玩的:背后一通鼓捣,给你看的是一个特别简化的靠谱印象——所谓戳中你的“痛”点。

只说一点,票据平台说“唯一风险是银行倒闭”,这个其实并不那么绝对。

总结几个风险点和基本判断标准:

·票据的可转让属性带来的不可控;

·票据到底谁保管;

·目前推出票据理财的互联网平台多是合作形式;

·每一张票都有一个票号,判断票据真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查看票号;

·募集期的水分很晃眼。

2.4.5 票据,6个月赚300多万元是怎么玩的

2016年初的时候,出过一桩农行两员工涉嫌非法套取39亿元票据的事情,折射出票据市场中“票据中介”套利的身影,6个月赚300多万大概是这么玩的,如表2-3所示。

表2-3:以下是一个粗糙的流程,当中还涉及一些可能的时间成本、好处费之类,而票据中介和银行临时工勾结做一些不规范的资金腾挪就可能产生农行掉包票据这样的事儿

基本上可以看到:高收益票据,是持有票据的人存在比较紧急的流动性需求,折价让出了票据获得现金。市场充斥着很多票据中介去做这种低买高卖的生意。票据理财平台撮合这样的交易:一方有票据需要钱,一方有钱想赚利息。

票据是可以转让的,平台拿到的票据可能是转了几次手的,如果流通环节中存在违规情况,一个“盖章不清晰”的小瑕疵都能成为银行不兑付的理由。

另外,很多平台是不“买断”票据的,在票据没有转移的情况下就给企业做线上融资,这家企业很可能拿票据再去抵押套现,有机会“一票两融”,兑付时候,平台找不到票源,或者发现票据被提前兑现了,就可能给用户造成损失。最安全的方式是,平台买断这些票据,交由存管银行保管,但这种方式意味着平台需要付出先期成本,收益率必然下降。

在很多票据平台详细资料披露上,票据的票号是被模糊掉的,根本看不到。这不能武断说平台不靠谱,但作为投资者,你真的没什么可能去查看真实票据在哪里,所以小心为宜。

还有就是提到的募集期水分。票据理财一般都需要满标次日开始计算收益,过长的募集期,让你的资金“躺尸”无收益,无形中就把实际收益率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