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装备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为我国提供了参与产业再分工的机遇。
我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的旺盛需求及投资增长,激发了石油天然气、清洁高效发电、工程和矿山机械等装备制造业长期快速增长;同时,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要求淘汰和改造高污染、高能耗、低效能设备,形成了设备技术升级、更新换代更高层次需求;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十年来,装备制造业的全球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发达国家逐步退出劳动密集型或高劳动强度产业,致力于更高技术、更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制造和发展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向市场需求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由此看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不确定风险的挑战。中国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有多大?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阻碍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现阶段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应该如何选择?等问题亟须进行反思和研究。
二 研究意义
本书的理论意义主要有:第一,国内学者对“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阐释还不是很完善,本书对“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解读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第二,本书对各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各国产业数据处理方法及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为系统研究装备制造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数理应用基础。第三,对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面板数据模型、ARIMA模型等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理论方法的交叉融合。
本书的现实意义主要有:第一,本书应用翔实数据对各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实证分析和比较,有利于系统地了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为清晰地认识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对中国各省级单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的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对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和实施装备制造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本书对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产权结构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实证研究,对于清晰地认识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采取应对措施,把我国从“装备制造大国”转变为“装备制造强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