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框架

本书首先对装备制造业的基本面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接着在阐释“先进装备制造业”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之上,从技术先进性、国际竞争力、经济贡献与产业关联和环境污染与资源节约四个方面构建了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数据以及中国省级单位的装备制造业数据,比较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省际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类。在先进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先后考察了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产权结构等变量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ARIMA模型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进行了发展趋势的拟合和预测,并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具体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的思路框架

二 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八章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指出本书的研究背景以及重要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并介绍本书的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装备制造业的基本面分析。主要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环境、产业规模与效益、子行业发展情况、市场竞争状况、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三章为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内涵、测评体系与影响因素。本章对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分类、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界定与解读,并从技术先进性、国际竞争力、经济贡献与产业关联和环境污染与资源节约四个方面构建了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测评指标体系。最后从产业层面、技术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对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为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国际比较。本章首先概述了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并从技术先进性、国际竞争力、经济贡献与产业关联和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四个方面比较了四个国家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

第五章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省际比较。本章主要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

第六章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本章主要基于经典的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市场结构与绩效、企业规模、产权结构与创新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经验研究。

第七章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预测与未来展望。本章首先使用ARIMA模型对中国装备制造业2011—2015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八章为结语。本章的内容包括主要结论、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三 研究方法

(一)比较分析方法

本书对各国及中国各省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评价与比较都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可以说,比较分析的方法贯穿了本书研究的始终。

(二)统计分析与经济计量方法

本书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进行评价;使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国省际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进行评价与分类,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就相关变量对各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影响差异进行分析,使用ARIMA模型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实证分析是指关于研究对象是什么的研究,而规范分析则是指对于研究对象来说什么是最优的研究。本书基于装备制造业的翔实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等统计、计量分析方法对各国及中国各省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评价及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等都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最后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对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展望及规范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