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者群体与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结构主要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并存,知识分子阶层被归入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力量在内的极为广泛的政治联盟。其主要任务是为建立和巩固新型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服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认为民主革命已经完成、民主党派没有必要存在下去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始终坚持极力保留的态度,强调与民主党派共同发展,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巩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还运用统一战线的方法,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包括国家整体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与宗教界教职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关系,与私人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等等。

1950年3月,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作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的报告,毛泽东对许多问题亲自作了指示。会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从为争取人民革命胜利发展到了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肃清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总任务,就是要在实行共同纲领、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团结全国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争取尽可能多地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人,为稳步地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会议针对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的轻视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要挤垮资产阶级的“左”的关门主义倾向等一系列问题指出,我们今天斗争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而不是资产阶级,党要同他们继续合作,实行“既团结又斗争,斗争为了团结”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当前的敌人,团结一切力量向敌人进攻,不要四面出击。我们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因此,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中,共产党仍需要继续巩固他们的合作关系。共产党处理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原则,必须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以“共同纲领”为准则,热情帮助他们,团结他们共同奋斗。共产党对待民主党派的方法是诚恳地协商、建议和说明,必要时进行适当批评。根据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相应政策,正确调整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中较好地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顺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保持了社会政治生活的相对稳定和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路凯歌行进的大好形势,与中国共产党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是分不开的。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67页。。为此,需要妥善解决过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同年8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明确宣布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们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们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09—810页。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逐步形成了“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主要矛盾、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变化,中共“八大”提出必须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同党外人士建立良好的合作共事关系。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实际上阐明了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必然性。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还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以加强和改进党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同非党知识分子的关系;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进一步完善党同非党知识分子的关系,发扬艺术、学术民主,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制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改善党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关系,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改造,采取积极慎重、稳步前进的方针,充分照顾民族和地区的特点,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坚定不移地关心、帮助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这一切,使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而,此后不久,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国内政治生活的总体判断出现严重失误。在理论上,认为我国仍然存在两个剥削阶级,否认资产阶级分子和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的进步性,把民主党派看成是资产阶级政党;否认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其重新戴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在实际工作中,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不适当地开展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斗争,在宗教界错误地批判一些上层爱国人士,有的甚至人为地“消灭”宗教,在知识分子中搞“拔白旗”、“破权威”,把他们算成剥削阶级的一部分。这些做法,给党的统战工作造成极大损失。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严重损害了党同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导致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严重萎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遭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各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先后被停止活动,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迫害。尽管如此,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没有放弃做人民统一战线工作,他们多次强调政协和民主党派还是要的,并设法保护一大批党外人士不受到冲击,从而保存和维护了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根基。

1976年10月,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也得到逐步恢复,被迫停止活动达十年之久的各民主党派相继恢复活动。1978年2—3月,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的召开,使人民政协在停止活动十年之后得到恢复。在此前后,党的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宗教等统一战线政策开始落实。但总体说来,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统一战线工作也与党的整体工作一样,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共同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统一战线。

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统一战线不再是各阶级的联盟和阶级斗争的特殊形式,而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据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消灭之后,中国社会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不同的阶级阶层仍然存在。他们之间在社会主义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差异和不同。这些差异和不同的存在是必然的,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总体有利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立足于承认和尊重不同观点,努力扩大团结面,在此基础上,建立并且不断发展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这个理论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纠正了毛泽东晚年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失误,并结合当代中国实际进行了理论创新,从而解决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要点是: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统一战线有其策略性,但更主要的是它的战略性。”《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7页。它不仅是处理阶级斗争的重要法宝,在剥削阶级被消灭后、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的情况下,邓小平根据时代特征和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页。这就奠定了统一战线重要性、长期性的理论基石,解决了统一战线工作在剥削阶级消灭之后,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第二,在统一战线的性质问题上,阐明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把革命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工人阶级的地位已经大大加强,农民已经是有长期历史的集体农民。工农联盟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和发展。“广大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同上书,第186页。。资本家阶级原来占有的生产资料早已转到国家手中,他们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现在他们正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据此,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三,在统一战线的任务问题上,提出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还要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7页。放手发动广大党外人士的聪明才智,为经济建设服务也就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

第四,在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上,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要把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都联合起来。“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邓小平论统一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159页。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内人民的团结;二是以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与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的团结;三是以促进民族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

第五,在民主党派问题上,确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丰富了多党合作的内涵。邓小平提出新时期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要发挥他们参政和监督的作用;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提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提出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人民政协能够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和统一祖国的宏伟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第六,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强调现代化建设必须团结和依靠知识分子。邓小平根据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知识分子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广开进贤之路,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积极性。统战部门要注意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全貌。

第七,在非公有制经济问题上,提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不会损害公有制经济,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第八,在民族问题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的民族关系,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我们的政策是立足民族平等,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着眼于把民族地区发展起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要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制度适合中国情况,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重点是反对大汉族主义。

第九,在宗教问题上,指出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爱国人士有了很大进步,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扩大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要广泛团结爱国的宗教界人士和宗教信徒,巩固和发展党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使全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第十,在中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也为我们建立和发展同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的爱国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成为在港、澳、台地区最为现实、有效地拓展统战领域和开展统战工作的理论武器。

在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下,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落实了各项政策,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解决了上亿人口的历史或政治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祖国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成为推动统一战线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统一战线其他各方面成员,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经济、科技、教育、法律等咨询服务,进行智力支边活动,支援“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加强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联谊工作,协助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在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爱国统一战线是实现广泛团结、凝聚人心、完成新时期总任务的基本保证,是多党合作、参政议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是联络友谊、沟通感情、促进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桥梁纽带。总之,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