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众筹:改变你我未来的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延伸阅读
众筹玩的是人和钱,拼的是文化

蔡方华

作为毕业二十多年的老北大人,我有一点微妙的体会。北大人在社会上做人难一点,做事情比较容易。每当有人听说你毕业于北大时,总会用一种既仰慕又狐疑的目光看着你。那意思好像是说,你连北大都考得上,还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但遇上拼本事干活的时候,北大人就从容起来了。北大人扎实的学问功底,不受羁绊的思维方式,平时只能用来熬鸡汤的人文情怀,都会在实务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种独特而又很难说清的境遇,让北大人彼此有一种认同感。一个符号、一张照片、一首歌就能唤起他们共同的回忆,在他们的心脏里泵起同样的激情。

中国式众筹最先从北大发轫,由新一代北大人杨勇“发明”出来,其实与这种认同感有着很深的关系。1898咖啡馆最初是在北大校友中募集资金的,不带外边人玩。这种“排外”首先就带来了内聚力。只有在价值观比较一致的人群中,才能仅凭一个概念就圈到一大笔钱。股东们认的不是市场回报,而是身份标识。在众筹的过程中,他们好像找到了早就扔掉但现在又怀念不已的校徽。那个劲儿,真是难与君说。现在,谁要是在外边说,自己是1898咖啡馆的原始股东,基本上就自带光环了。可惜我不是。

微博出现之后,众筹就开始进入中国,但玩得不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鱼龙混杂,最后走不到一条道上。杨勇的中国式众筹之所以能玩得那么大,最核心的思路,就是把游戏限定在特定的圈层之内。这个时候,微信就帮了大忙。微信是没有阶级的中国社会里,最能体现阶级性的社交平台。比如说我这种做新媒体的老媒体人吧,朋友圈里几乎全是做新媒体的,我即使混进了别的圈子也没戏可唱。杨勇基于校友会,很快就聚拢了一大批有经济实力、人脉资源丰富的校友。这些人混在一起,年龄和家底都不太重要,只有观念和情怀这两样东西最有说服力。如果能找到一个特有情怀的“标的”,钱根本不是事儿。所以,与其说是杨勇找人筹集资金开咖啡馆,还不如说北大人一直都在等待这样一个事物的出现。它像一只蝴蝶,应时破茧,翅膀就格外美丽。

杨勇式众筹带给我的最大震撼,不是他筹资有多快,而是他在做事和布道时的那种北大式“傲慢”。他在众筹1898咖啡馆时,连个方案都懒得给。他策划众筹的金融客咖啡,计划筹资一个亿,但根本就没有赢利计划。如果要谈投资回报率,可能根本就进不了他的圈子。为什么这么牛呢?可能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北大的文化“底子”给了他面子,在北大的旗帜下,石头也能孵出蛋来。二是他运气好,赶上了万众创新的时代,与这样的主旋律合拍,就更容易赢得支持。1898咖啡馆出现之后,不仅老板们趋之若鹜,政府官员、高校领导同样非常重视。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新的筹融资方式,很可能还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事实证明,以1898咖啡馆所聚集的人脉,确实孵化出了很多新的项目。咖啡馆变成了一个弥漫着文化气息的经济平台,在那里什么事情都能发生。北大就这样用它的无形资产,为时代的艰难转型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式众筹的根本价值也就体现在这里,筹资只是一个表象,它制造一种归属感,强化价值认同,让零散的资源以文化为纽带结成强大的聚合,并随时准备发生经济聚变。这已经不是大家凑点钱做个什么项目,而是相互碰撞、生发出无穷的想法。观念创新和资源全方位整合,才是中国式众筹给这个时代带来的最重要礼物。所以,尽管听到杨勇讲人才IPO会有点将信将疑,但内心似乎有一个很响的声音在说:他可能正在引导一场人才的革命。

在引领观念变革方面,《中国式众筹》很可能是一本划时代的书。我跟踪杨勇的众筹布道已经很久,他的所有干货都写在了这本书里。如果能够吃透,基本上也能玩得风生水起。但我更感兴趣的是,这很可能是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因为有太多的后续故事等着挤进来。几年之后,《中国式众筹》有可能成为帮助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杨子兵法”。它带来的不只是震撼,还有对经济社会形态的深层改变。

 

(本文首发自《北京青年报》著名时政公众号“团结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