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雷神之子伏羲

我们以前聊过伏羲作为女娲的配偶神,跟她一起开创天地、执掌阴阳的故事;也聊过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兄妹,一起在大洪水后延续人类的故事;本节要聊的故事里的伏羲形象,跟之前的又有不同,是一个半人半神的文化英雄。

故事

古早的古早以前,在中央之国有一个面积广大、风景秀美的大沼泽叫作“雷泽”。雷泽里住着雷神。他长着人的头、龙的身子,有时候藏在水里,有时候飞在天上,有时候又出来到沼泽各处走一走。当他起劲地鼓动肚子的时候,满世界就会听到隆隆的雷声。

从中央之国往西北方向不知道几千万里,在一个普通人无论是坐车、行船还是走路都到不了的地方,有一个华胥氏之国。那个地方的人们顺应着自然的规律生活着,火烧不着他们,水淹不死他们,刮风下雨都妨碍不了他们,他们神仙一般自由自在,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作喜乐悲伤。

有一天,华胥氏[20]的一个姑娘出门游玩,不知怎么走到了雷泽。在雷泽的岸边,她看见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巨人脚印。她觉得有趣又惊讶,就好奇地把自己的脚丫子踩上去比。

当华胥氏的脚踩到巨人脚印上的时候,身心都感到一股颤动,好像有种神秘的力量跟她进行了一次沟通似的。

从雷泽回去,华胥氏就发现自己怀孕了。怀孕期满后,华胥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有着人的脑袋,蛇的身子。

雷泽里的巨人脚印就是雷神留下的,华胥氏通过踩脚印的方式与雷神结合,生下了雷神的儿子,命名为宓牺(fú xī),也就是伏羲。

雷神与华胥氏的儿子伏羲是半人半神。他有很大的神力,能够沿着那棵叫作“建木”的天梯树一直爬到天上去与诸神交流。他的智慧也是凡人不及的,能够观察到天地间的各种规律,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

伏羲(汉画像石,陕西米脂)

雷神之子伏羲,利用他的神性,为人民做了好几件大事:

他教会人民如何用火来烹制东西。这样大家就可以吃上烧烤,不必再像野兽那样茹毛饮血,不仅更健康,食物也更香了。今天我们能品尝到舌尖上的各种美味,真得感谢伏羲开了厨艺的先河。

他观察蜘蛛结网的方式,琢磨出了结绳为网的方法。这样人们就可以用网去打鱼,比使用削尖的木头等叉鱼的效率可高多了。

他根据一匹龙马身上的图案,创制了八卦。

他还规定了嫁娶的礼仪,新郎家要送两张鹿皮给新娘子家作为聘礼。这样,世间的婚姻就更加郑重其事了。

他制出了“瑟”这种乐器,作了《驾辩》之曲,大约是用来感动、教化先民的音乐吧。

伏羲(汉画像石,山东临沂白庄)

他还制定了姓氏制度,以“姓”来别婚姻,以“氏”来明族支。同姓的不能结婚,让部族更健康地发展。他自己的姓是“风”。

伏羲为人民所做的好事当然不只这么几件。人民感念他的功德,将他尊奉为“天皇”,又叫“羲皇”。皇,其实就是大的意思。羲皇嘛,约等于叫他“羲大大”吧。

原文出处

《山海经·海内东经第十三》西晋郭璞注:“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列子》卷二《黄帝第二》:“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

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太皞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掰书君曰

伏羲是上古神话的第一男神。然而由于神话来源和流传的特性,他的身份被搞得非常复杂,一会儿是大神,一会儿是半神半人,一会儿又只是人……他在不同神话史断面时期的“切片形象”众多。在没有文字或者很少人识字的漫长时期,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雷神(清代汪绂释《山海经存》)

华胥氏履大人迹而孕,暗示了这个故事产生的时代大约在母系氏族晚期。雷泽的地理位置,据说在今日河南之濮阳、山东之菏泽或山西之永济一带,总之是中原地界,因此本故事里说雷泽居“中央之国”。

伏羲是雷神之子这个身份,含有“王天下”的隐隐权柄。在世界各古文明的神话中,执掌了雷电之力的常是宇宙的主神或权神,例如古希腊的第三代神王宙斯、古印度教的帝释天。雷不光是雷,雷总是与电相关联,上古的人并未将这一揽子骇人的声光电效果分开(相比伏羲,电母、列缺等雷电神都是后起的)。雷电是人类最常见识到的自然力发威事件。而地震、海啸等虽然更凶猛,却可视为灾变,并不是自然力量的常态。主神与猛烈的、频繁的、恒久的然而又是容许人类敬而远之的自然力同在。所以,主神应该执掌雷电。反过来说,执掌雷电的神,地位一定非同一般。虽然中国的雷神在后来渐渐退居气象神、辅神的位置,但从其他神话的遗留中,我们仍然能印证他昔日的崇高地位(例如“兄妹结婚”故事中,就是雷神掀起了滔天洪水毁灭人类)。伏羲作为雷神之子担当三皇之首,神性上对拍,政治上正确。

雷神(Donald A.Mackenzie.Myths of China and Japan.Published by Gresh am Publishing Co.in London.1923)

在后世的神祇大归类运动中,伏羲与东夷系的太皞大神被合并为一人,我们常看到的“太皞伏羲氏”这种说法,据考始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这种说法有它的好处,当它们与五行、五色、五方等数相配后,就可以整整齐齐端出一家子神祇,展现一张干净利落的神谱——东方青帝太皞伏羲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之类。但我的故事要将这两个人分开来讲。因为:第一,神话本身是复杂的,从发生学看,整齐划一必定包含太多人为的干涉和扭曲,牺牲掉原始神话原本丰富多彩的面貌——瞧瞧从前的道士们都把西王母文饰成啥样了;第二,残缺和芜杂是神话特性的一部分,应该理解并接受;第三,伏羲与太皞的事迹还是可以被区分开的;第四,太皞要放到“五帝”那回书里讲,不能被“三皇”给抢了,不然,“五帝”空出一个名额来给谁去呢?呵。

在本节故事里,伏羲的事迹在很多方面与女娲事迹重合或冲突了,我们应该将这种冲突视为两性神之间此进彼退的权力博弈过程。

比如高禖(媒)这个职业领域,前文提过女娲制婚姻,那么现在,伏羲大皇就来规定结婚的礼仪——在某些文献里甚至说婚姻制度就是伏羲制定的。

再如音乐。前文提过女娲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件乐器“笙”,在这个故事中,伏羲大皇也进军音乐界,发明了“瑟”——在其他的版本中,甚至琴瑟都是伏羲的发明。……

再如定姓氏。前文提过羲娲兄妹生下的碎肉包从天梯飘落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姓。从文化史的角度,姓者,生也,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最初的姓的确都是随妈的。同姓不婚,是先民大脑又聪明一步的证明。至于“氏”的功能,最早就是标注同姓的不同族系旁支,以免迁徙分散辨不清族源,“明贵贱”是后来阶级社会的事。姓氏的发明时间肯定在父系社会之前。但后来的故事里,将姓氏归为伏羲大皇的发明,[21]这是对后世新的社会话语权力结构的适应性调整。

这些重合与冲突的片段,是大女神时代向大男神时代过渡期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对比着读,字里行间,就读出了文化演进史。

最后聊两句伏羲的姓。古文献中记载,伏羲姓风。比如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庖牺(伏羲之异名)氏,风姓也,蛇身人首……”他为什么姓风?孔颖达疏《左传》曰:“……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牝,雌性的鸟或兽;牡,雄性的鸟或兽。牝牡相诱,即雌雄的鸟或兽互相引诱。所以,“风”在这里直指生殖本义。此书又说:“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庖牺制度。”女娲作为伏羲的妹妹,也姓风。兄妹俩的姓,暗合了他们作为人伦初祖的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