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我国农村常见沼气发酵工艺简介
沼气发酵的工艺类型很多,可按进料方式、发酵温度、发酵浓度、发酵过程、装置结构等进行划分和分类,同一种工艺从不同角度有时可划分为几种工艺类别。
一、按进料方式划分
(1)批量发酵(batch fermentation) 一批料经一段时间发酵后,重新换料。可观测发酵产气的全过程,但产气不均衡,多用于沼气发酵原料、工艺条件等的研究(图1-30)。另外,干发酵工艺和铁罐式沼气池(图1-31)常采用批量发酵工艺。
图1-30 厌氧消化实验装置
图1-31 铁罐式沼气池
(2)半连续发酵(semi-continuous fermentation) 正常沼气发酵,当产气量下降时,小进料,以后定期补料和出料,产气均衡,适用性较强,常见于农村沼气发酵。
半连续发酵工艺流程如图1-32所示。
图1-32 半连续发酵工艺流程图
(3)连续发酵(continuous fermentation) 沼气发酵正常运转后,按一定的负荷量连续进料或出料,间隔时间短,产气均衡,运转效率高,一般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和大中型沼气工程。连续发酵有如下优点:
①连续发酵可维持稳定的产气量;
②可保持比较稳定的原料利用速度;
③能连续维持比较稳定的发酵条件;
④可以使沼气微生物逐渐完善,且长期保存于沼气池中;
⑤能充分发挥沼气池的负荷能力、原料消化能力和产气能力,不致因大换料等原因而造成沼气池利用率的浪费。
连续发酵工艺流程如图1-33所示。
图1-33 连续发酵工艺流程图
二、按装置类型划分
(1)常规发酵 沼气发酵装置内没有固定或截留活性污泥的措施,提高运转效率受到一定限制,农村沼气发酵多为这类装置。
(2)高效发酵 沼气发酵装置内设有固定或截留活性污泥的措施,产气率、转化效果以及滞留期等均较常规发酵好。
三、按作用方式划分
(1)二步发酵 沼气发酵的产酸阶段与产甲烷阶段分别在两个装置中进行,有利于高分子有机废水和废弃有机物的处理,有机质转化效率高,但单位有机质的沼气产量稍低。
两步发酵的工艺流程为:①纤维素原料首先进行水解,然后进入酸消化器发酵产酸,加料量为每立方米池容每天16.2~162kg总有机物;②加入接种物;③维持酸消化器适宜的发酵条件,即pH值为5.7~6.0、发酵温度22℃或48℃;④维持适宜的甲烷发酵条件,即pH值控制在7.4~7.5,温度为36~37℃;⑤排放,酸消化器中的酸液通过一个滤器连续排放或泵入甲烷消化器中,甲烷消化器中已发酵的料液也连续排放出去,为了保持较高的产气率,排出的活性污泥可回收利用。
(2)混合发酵 沼气发酵的产酸阶段与产甲烷阶段在同一装置内进行,农村沼气池一般都属这类发酵。
四、按发酵料液的状态划分
(1)液体发酵 发酵料液的总固体含量在10%以下,发酵料液中存在有流动态的液体,农村沼气发酵多属这类发酵。
(2)固体发酵或干 发酵发酵原料的总固体含量为20%~30%,不存在可流动的液体,甲烷含量较低,气体转化效率稍差,适用于水源紧张、原料丰富的地区。
(3)高浓度发酵 发酵料液的总固体含量为15%~17%,介于液体与固体发酵之间。
五、按发酵温度划分
(1)常温发酵 发酵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沼气产量不稳定,转化效率低,农村沼气发酵多属常温发酵。
(2)中温发酵 发酵温度在28~38℃,沼气产气量稳定,转化效率高。
(3)高温发酵 发酵温度在48~60℃,有机物分解速度快,适用于有机废弃物及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六、按发酵级差划分
(1)单级发酵 发酵原料只经1个沼气池发酵完成,农村沼气发酵多属单级发酵。
(2)两级发酵 两个沼气池串联,第1个沼气池占总产气量的80%,其消化液进入第二个池。
(3)多级发酵 多个沼气池串联,多用于污水处理,彻底除去B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