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还在相信的历史谣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伍子胥有没有对楚平王鞭尸或鞭墓?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伍子胥为复仇曾掘开楚平王的坟墓并鞭尸三百。也有学者认为,伍子胥并未鞭尸而是鞭墓。关于鞭尸与鞭墓之说,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那么,伍子胥到底是鞭尸了,还是鞭墓了?抑或是另有真相呢?

伍子胥与楚平王有何不共戴天之仇?

伍子胥,楚国人,父亲伍奢是太子建的太傅,而费无忌则是太子建的少傅。伍奢为人正直,而费无忌却非常奸猾,所以太子建十分宠信伍奢而厌恶费无忌。

楚平王二年(公元前527年),楚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娶妻。费无忌见秦女长得倾国倾城貌,便劝楚平王说:“大王,小人阅尽列国女子,深知赵女能歌善舞,晋女秀外慧中,吴女卓越多姿,越女妖娆魅惑……尽管她们各有千秋,但臣敢保证,这秦女绝对会让大王销魂蚀骨!不如大王您自己留着享用吧!”楚平王一向是下半身控制上半身的动物,所以便采纳了费无忌的建议,将秦女收入后宫,然后为太子建另娶了一位女子。

对于太子建而言,媳妇变成了后妈,这让他十分恼怒。费无忌担心楚平王百年之后,太子建一旦继位就会杀他泄愤,于是日夜在楚平王面前诋毁太子建。再加上太子建的母亲是蔡国人,平时不受宠幸,所以楚平王就把太子建打发到楚国边境的城父去戍守边疆了。

不久,费无忌就对楚平王说:“太子因为秦女的事儿对大王心怀怨恨,希望大王早做准备。臣听说,自从太子驻守城父以来,独揽大权,暗通诸侯,准备引兵作乱呢!”

楚平王认为太子已是储君,根本就没有必要弑父篡位,但心中仍有忌惮,于是便将伍奢从城父召回郢都,进行拷问。

伍奢知道是费无忌故意陷害太子建的,因此对楚平王说:“大王为什么要听信小人谗言而疏远骨肉至亲呢?”

费无忌劝楚平王说:“大王倘若不先发制人,等到太子谋反成功,恐怕大王就会成为他的俘虏!”

楚平王大怒,立刻囚禁伍奢,并派司马奋扬赶往城父诛杀太子建。奋扬知道太子建是无辜的,在出发前便派人事先通知太子建,太子建得到消息后仓皇逃出了楚国。

费无忌见太子建潜逃,便向楚平王建议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是贤能之辈,如果不斩草除根,迟早会成为楚国的祸患。不如把伍奢当成人质,将二人招来,然后将他们父子三人一并杀掉,以绝后患!”

于是,楚平王派人对伍奢说:“如果你能把你的两个儿子招来,我就饶你一命!如若不然,你就等着让你的儿子给你收尸吧!”

伍奢仰天大笑道:“我大儿子伍尚为人宽厚孝顺,召他,他一定会来;而我小儿子伍子胥文能治邦国,武能定天下,纵使蒙垢受耻,也能忍辱负重,他日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他深知来了必死,肯定不会来!”

楚平王不听,于是派遣使者赶往城父,对伍尚、伍子胥传达王命说:“你们的父亲犯有谋反罪,如果你们肯回郢都,寡人就饶他一命;倘若不来,立刻将他处死!”

伍子胥知道父亲已被扣押,即便他们回去了,楚平王也一定会将他们处死。当伍尚准备动身返回郢都时,伍子胥劝他说:“大王召我们兄弟二人回去,并非是真心想要放过我们的父亲,只是担心我们逃脱后会生出后患,所以才会以父亲为人质,召我们回去。我们一旦回去了,必定与父亲一道被杀,是为不智!我们死不足惜,但冤仇不除,是为不孝!不如我们一起逃走,另寻时机,替父报仇!”

伍尚感叹说:“大王召见,不去,是为不忠;父亲召见,不去,是为不孝。我不愿背负不忠不孝的恶名,更不愿因为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断绝父亲求生的欲望!你能为父亲报仇,赶快逃走吧,就让我陪父亲一起去死!”

使者逮捕伍尚后,又准备去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拿起弓箭射向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趁机逃走。伍尚被抓进郢都后,与伍奢一道被杀掉了。

伍子胥为复仇做了哪些准备?

面对父兄之仇,伍子胥曾对刎颈之交申包胥说:“他日我一定要覆灭楚国!”

伍子胥从楚国逃出后,便去宋国投奔太子建。后来,宋国发生叛乱,伍子胥又追随太子建逃往郑国。尽管郑国将太子建与伍子胥奉为座上宾,太子建却想与晋国里应外合灭掉郑国,然后在郑国称王。不料事情败露,太子建被杀,伍子胥一路乞讨,逃到了吴国。吴王僚知道伍子胥很贤能,便重用了伍子胥。

没过多久,吴楚两国边境的女子因为争采桑叶而大打出手,最终发展成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吴王僚派堂兄公子光攻打楚国,攻破楚国的两座城池后,撤兵而回。此时,伍子胥向吴王僚建议说:“楚国可以攻破,恳请大王再派公子光继续攻打楚国!”

公子光认为,伍子胥建议讨伐楚国是为了报父兄之仇。吴楚交战多年,却始终未见大胜,一时半会儿又怎么可能攻破楚国呢?如果发兵攻楚,无异于是在替伍子胥报仇。倘若战胜,伍子胥大可泄其私愤。倘若不胜,吴国就会举国蒙羞。因此,公子光极力反对吴王僚伐楚。吴王僚也因此放弃了伐楚的决定。

伍子胥知道自己无功于吴王僚,吴王僚也一定不会轻易替他报仇。当他得知公子光有篡位之心后,他决定帮助公子光夺位。一旦事成,公子光也一定会替他报仇。于是,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刺客专诸。专诸杀掉吴王僚后,公子光顺利继位,史称吴王阖闾。

伍子胥还没有来得及报仇,楚平王便去世了。尽管楚平王去世了,伍子胥始终没有忘记父兄被冤杀的仇恨。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与“兵圣”孙武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楚平王与秦女所生的儿子楚昭王逃出了楚国。

伍子胥有没有鞭尸或鞭墓?

攻占郢都后,伍子胥完全有能力可以报仇了!那么,伍子胥有没有对楚平王鞭尸或鞭墓呢?

人们之所以认定伍子胥曾经鞭打楚平王的尸体三百次,是因为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史记·伍子胥列传》上记载说:“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然而,当我们再来看《史记·楚世家》时,上面却记载说:“(楚昭王)十年冬,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与唐、蔡俱伐楚,楚大败,吴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以伍子胥故也。”

同样出自《史记》,一个说是鞭尸,一个说是辱墓。司马迁作为一个严谨的史学家,习惯把存疑的地方分别记载在不同的地方,供后人自鉴真伪。既然我们不能从《史记》上断定伍子胥是鞭尸还是鞭墓,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有关伍子胥鞭尸和鞭墓的记载。

事实上,与伍子胥(公元前559—公元前484年)出生在同一个时代的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在其所著的《春秋》一书上,并没有任何关于伍子胥鞭尸或鞭墓的记载,而是仅仅记载了五个字“庚辰,吴入郢。”

孟子曾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即便伍子胥替父兄报仇有理,但如果他不顾君臣大义对楚平王鞭尸或鞭墓,《春秋》上恐怕不会不记载。

由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而著的《左传》上也未记载伍子胥有鞭尸或鞭墓的行为,只是说:“庚辰,吴入郢,以班处宫。子山处令尹之宫,夫概王(吴王阖闾的弟弟)欲攻之,惧而去之,夫概王入之。”

此外,生活在战国中期的作为楚王宗亲的屈原曾在《楚辞·九章·悲回风》中自比伍子胥,还说:“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意思是说,“我想投入江中,追随伍子胥而去(伍子胥晚年因被诬陷谋反,被吴王夫差逼杀后,尸体被沉入江中)”。如果伍子胥曾经鞭打过他先人的尸体或坟墓,屈原还会这么做吗?

实际上,“伍子胥鞭墓”之说先于“伍子胥鞭尸”之说出现,并且前者比后者早出现了几百年。

“伍子胥鞭墓”之说最先出现在《穀梁传》中。《穀梁传》是由孔子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穀梁俶所著。起初,《穀梁传》只是通过口耳相传而流传下来,真正成书的时间是在西汉。

同样记载“伍子胥鞭墓”之说的还有《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上说:“(楚昭王)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楚平王)之坟三百。”

到了西汉年间,司马迁的《史记》上同时出现了伍子胥鞭尸与近似鞭墓的辱墓的行为。对于伍子胥鞭尸的理由,《史记》有详细记载:申包胥听说伍子胥鞭打楚平王的尸体,就斥责伍子胥说,你曾经身为楚平王的大臣,如此对待楚平王,有失天道。而伍子胥却回答说:“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说,我已经老了,实在是等不起了,所以才会倒行逆施。

事实上,楚平王于公元前516年去世,伍子胥于公元前506年攻破郢都,时间相差整整十年,等伍子胥掘开坟墓,看到的恐怕只有一堆白骨,他又如何鞭尸呢?难不成是“鞭骨”?

到了东汉初年,由袁康与吴平共同编著的《越绝书》上认为是鞭墓。《越绝书》上记载说:“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而由东汉人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则认为是鞭尸,还添油加醋地写道:“伍胥以不得昭王,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左足践腹,右手抉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即令阖闾妻昭王夫人,伍胥、孙武、白喜亦妻子常、司马成之妻,以辱楚之君臣也。”

鞭打一代君王的尸体或坟墓绝非小事,然而综观先秦时期的《春秋》、《左传》等诸多史籍,对此均无记载,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伍子胥并没有做过鞭尸与鞭墓的行为。至于先秦以后的史籍所记载的伍子胥鞭墓不过是后人的误传而已,而鞭尸则是在伍子胥鞭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