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山海经:异兽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icon1

谿边 ——辟邪犬

《西山经》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xī)边,席其皮者不蛊。

【图】清·禽虫典

 

谿边的传说

天帝山有一种野兽,形貌像普通的狗,还会爬树,名字叫作谿边。人们用它的皮做的席子、坐垫可用来辟蛊。这里的蛊不仅指腹中虫或者毒虫,也指妖邪毒气、妖魔鬼怪。

谿边的皮具有辟邪的功能,因此遭到人们大量的捕杀。到了后来,谿边几乎要灭绝了,更别说捕捉它祭祀辟邪了。于是人们就用狗来冒充谿边。尤其是黑狗血成了后世道士作法驱邪的标配。

那么,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用狗血来辟邪的呢?史籍记载最早是在春秋早期。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时期的秦国有个君主叫作秦德公,是大名鼎鼎的秦穆公的父亲,他在位期间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把首都从偏僻的平阳迁到雍城(今陕西凤翔)。雍城是秦国非常重要的城市,是秦国将近三百年的都城。虽然后来秦国迁都到了咸阳,雍城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但作为故都,雍城是秦人列祖列宗的陵寝及宗庙所在地,许多重要祀典还在此举行。比如秦始皇的冠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秦德公迁都到雍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牛、羊、猪各三百头来祭祀天地,是为了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秦德公大喜,于是决定在此定都。

在此定都的第二年,秦德公设立了伏祭,也就是在进入头伏天时,在都城四门杀狗祭祀,借此来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谿边由于被人们捕杀,已经很少见了,即使是国君要做祭祀,也需要用狗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