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读的经典(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悼念乔治·桑/[法国]雨果

入选理由

雨果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悼念乔治·桑的名篇佳作

文字凝练隽永,铿锵有力,富于韵律美

我哀悼一位逝去的女性,向一位不朽的女子致敬。

我以往热爱她,赞赏她,尊敬她;今天,在死亡的宁静肃穆中,我瞻仰她。

我称赞她,因为她的创造是伟大的,而且我感谢她,因为她的创造是美好的。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我曾经给她写信说:“我感谢您心灵如此伟大。”

难道我们失去她了吗?

没有。

高大的形象不见了,但是并没有销声匿迹。远非如此;几乎可以说,这些形象发展了。它们变成了无形,却在另一种形式下变得清晰可见。这是崇高的变形。

人形有隐蔽作用,它遮住了真正神圣的面孔,这面孔就是思想。乔治·桑是一种思想;这思想如今离开了肉体,获得了自由;她辞世了,而思想却活着。

乔治·桑在我们的时代享有独一无二的位置。其他伟人都是男人,她却是伟大的女性。

本世纪以完成法国革命和开始人类革命为其法则;在这个世纪里,由于性别的平等属于人类平等的范围内,因此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必须证明,她可以拥有我们男性的所有禀赋,而又不失去女性天使般的品质;强大有力而又始终温柔可爱。

乔治·桑就是这种证明。

既然有那么多的人给法国蒙上耻辱,就必须有人给它带来荣耀。乔治·桑将是我们的世纪和法国值得骄傲的人物之一。这个誉满全球的女性完美无缺。她像巴尔贝斯一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像巴尔扎克一样有伟大的头脑,像拉马丁一样有崇高的心胸。她身上有诗才。在加里波第创造了奇迹的时代,她写出了杰作。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生于法国东部贝藏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个将军。幼年时曾随父亲行军到意大利等地,11岁时随母亲返回巴黎。他热情支持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复辟王朝时期被迫流亡19年。1827年发表诗剧《克伦威尔》,在序言中提出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美丑对比等原则,从此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1830年剧本《欧那尼》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他的小说主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和《九三年》等,还著有《新颂歌集》、《东方吟》、《秋叶集》、《心声集》、《凶年集》、《惩罚集》等诗集,剧本还有历史剧《城堡里的公爵》、《逍遥王》、《昂杰罗》等。这些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歌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和残暴,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音乐性,具有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艺术风格。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见证了19世纪法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

雨果像

用不着一一列举这些杰作。何必把大家记得的事再鹦鹉学舌一遍呢?标志这些杰作力量所在之特点的,是善良。乔治·桑是善良的。因此,她受到憎恨。受人赞美有个替身,就是遭人嫉恨,热情有一个反面,就是侮辱。嫉恨和侮辱既是表明赞成,又想表明反对。后人会将嘲骂看作得到荣耀的喧闹声。凡是戴上桂冠的人都要受到抨击。这是一个规律,侮辱的卑劣要以欢呼的大小作为测度。

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她以独特的思想和创作技巧享誉世界文坛,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推崇。

像乔治·桑那样的人都是为公众谋福利的。他们进去了,他们一旦逝去,在他们本来那个显得空荡荡的位置上,便可以看到实现了新的进步。

每当这样一个杰出人物去世,我们便仿佛听到翅膀拍击的巨大响声;既有东西逝去,就有别的东西继续存在。

大地像天空一样,也有隐没的时候;但是,人间像上天一样,重新显现,跟随在消失之后: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就像火炬一样以这种形式熄灭了,却以思想的形式重新放光。于是人们看到,原来以为熄灭的东西是无法熄灭的。这支火炬越发光芒四射;从此以后,它属于文明的一部分;它进入了人类广大的光明之中;它增加了光明;因为把假光熄灭了的神秘的气息,给真正的光提供了燃料。

劳动者离开了,可是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去世了,但是从他的坟墓里冒出了至高无上的哲学,而他又从坟墓的上方给人们提出劝告。米什莱谢世了,但是在他身后耸立着一部历史,勾画出未来的历程。乔治·桑长辞了,但是她给我们留下妇女展露女性天才的权利。变化就是这样完成的。让我们哭悼死者吧,但是要看到接踵而至的现象;留存下来的是确定无疑的事实;由于有了这些令人自豪的思想先驱,一切真理和一切正义都迎我们而来,而这正是我们所听到的翅膀拍击的声音。

请接受我们逝去的名人在离开我们的时候,给予我们的东西吧。让我们面向未来,平静而充满沉思,向伟人的离去给我们预示的光辉前景的到来致敬吧。

作品赏析

《悼念乔治·桑》是雨果为悼念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乔治·桑而写的悼文。乔治·桑逝于1876年6月8日,10日法国诺昂举行的葬礼上宣读了雨果撰写的这篇悼文。文章开篇点题,直抒胸臆,同时说明悼念乔治·桑的原因。接着作者不从正面去描写乔治·桑,而是采用比衬的方法,以男人、名人作比照,以对手的憎恨、攻击作反衬,以火炬作比喻,突出了乔治·桑的形象伟大、思想崇高、心灵善良。最后作者劝告人们要化悲痛为力量,“面向未来,去迎接光辉的前景”,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综观全文,激情多于感伤,气势磅礴,热情洋溢,文字凝练隽永,铿锵有力,富于韵律美,充分展示了一代浪漫主义文豪雨果的语言风格。

作者简介

乔治·桑(1804~1876),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生于巴黎,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18岁时嫁给杜德望男爵,但她对婚姻并不满意,1831年到巴黎,开始独立生活,从事文学创作。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阶段:早期作品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安蒂亚娜》、《华伦蒂娜》等,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第二阶段作品是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素爱萝》等,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攻击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等,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绮丽的自然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为《金色树林的美男子》。乔治·桑是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