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与做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

古代有个叫尤翁的人,他开了个典当铺。

有一年底,他忽然听到门外有一片喧闹声。

他出门一看,原来门外有位穷邻居。站柜台的伙计就对尤翁说:“他将衣服压了钱,空手来取,不给他,他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吗?”

门外那个穷邻居仍然是气势汹汹,不仅不肯离开,反而坐在当铺门口。

尤翁见此情景,从容地对那个穷邻居说:“我明白你的意图,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他命店员找出那些典当之物,共有衣服、蚊帐等四五件。

尤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着外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的东西不急用,那就留在这里吧。”

那位穷邻居拿到两件衣服,不好意思再闹下去,于是立刻离开了。

当天夜里,这个穷汉竟然死在别人的家里。

原来,穷汉同人家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为负债过多,不想活了,于是就先服了毒药。他知道尤翁家富有,想敲诈一笔。结果尤翁没吃他那一套,没傻乎乎地当了他的发泄对象,于是他就转移到了另外一家。

事后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够事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说:“凡无理挑衅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么灾祸就会立刻到来了。”

人们听了这话都很佩服尤翁的见识。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人在盛怒下常常会做出不理性的行为,他说:“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培根则告诫道:“无论你怎么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在现实生活中,一时愤怒酿成大错或大祸的事,绝非少见。

“忍字心头一把刀”,不是意志极坚强者,很难把这个写起来极简单的字做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种谋略,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风物长宜放眼量。忍耐是一种弹性前进策略,就像战争中的防御和后退有时恰恰是迎取胜利的一种必要准备。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机会存在于忍耐之中,对于垂钓者来说,最好的进攻方式就是忍耐。大机会往往蕴藏在大忍耐之中,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就是这个道理。大丈夫志在四方,岂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乱了大谋?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正好诠释了忍耐保全人生的要义。忍耐不是停止、不是逃避、不是无为,而是守弱、蓄积、迂回前进。当命运陷入无可掌控之时,就要心平气和地接纳这种弱势,坚强地忍耐弱者的地位,在守弱的基础上累积实力,发愤图强,使自己脱离弱者的不利地位,适时出击,争取赢得新的成功机会。

懂得忍耐有利于成就事业,意气用事只会错失良机。面对别人的侮辱和伤害,我们没必要急急忙忙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并非软弱可欺。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功,有效地忍耐,会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收益。

王林从单位辞职以后来到深圳打工,在一家私人企业做了几天文员后,他被解雇了。过了一段时间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一天,他身无分文,坐在街心公园歇息。忽然间想到这里还有一个老乡在某个报社做编辑,于是他强打精神去找那个老乡借钱。他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位老乡,那人一见他的狼狈样就知道是来借钱的,于是就故意装作没有看见他。在王林小心地打了招呼后,那人才问他有什么事,王林更加小心地讲明了自己的困境。那人不耐烦地掏出十元钱扔在桌子上,说自己今天身上没有多带钱并且马上要出差。王林知道这是在下逐客令,心里气急了,真想把那十元钱抓起来砸在对方的脸上,但现实的残酷让他强压怒火。他拿起那十元钱,默默地转身走了。

王林先用两元钱买了两斤馒头,然后用一元钱买了一支圆珠笔,用两元钱买了一叠稿纸。他呆在自己租的房子里,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写了四篇反映自己打工经历的稿子,次日早上亲自将这些稿件送到了一家专门发表打工者故事的杂志社。负责该栏目的编辑看了稿件后决定四篇都采用,并先付给王林一半的稿费。拿着这些稿费,王林维持了一段时间,并在此期间找到了一个工作。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针锋相对,在罗马拉特兰诺宫召开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求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他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忏悔请罪。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

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地冻天寒,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王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外国人能忍而后发,工于心计的中国人,古来更是从不缺忍得一时以求他日翻身的例子。勾践、韩信等人更是榜样。

公元1224年,宋宁宗病死。由于他的8个儿子都早早地死了,权相史弥远便千方百计地在绍兴民间找到一个叫赵与莒的17岁少年,系宋太祖的第十世孙。史弥远把他召到临安,改名赵贵诚,拥立为太子,后来又不顾杨太后的反对,强行拥立赵贵诚为皇帝,并改名为赵昀,这就是宋理宗。理宗青年嗣位,尚未成婚,直到服丧告终后才议选中宫。一班大臣贵戚听说皇上选中宫,都将生有殊色的爱女送入宫中。左相谢深甫有一孙女,待人谦和,贤淑宽厚。杨太后在当年自己做皇后时,曾得到过谢深甫的不少帮助,因此,想立谢氏为皇后。除谢氏外,当时被选入宫的美女共有6人,其中宁宗时的制置使贾涉的女儿长得颇有姿色,而且还善解人意。理宗对他十分满意,一心想册立她为皇后。

可是,杨太后却说:“立皇后应以德为重,封妃可以色为主。贾女姿容艳丽,体态轻盈,尚欠庄重,不像谢氏,丰容端庄,理应位居中宫。”理宗听后马上表现出醒悟的样,非常高兴地顺从了杨太后的意愿,册立谢氏为皇后,另封贾女为贵妃。其实,理宗心里一千个不愿意,但是为什么又答应了杨太后的要求呢?原来,理宗心想,自己即帝位,本就有诸多争议,此时如果不顺从太后的意愿,与她抗争,太后必定会忌恨于我,说不定会废除我的皇位,另立天子。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什么我不能忍耐一下,答应她的要求呢。总有一天,她是要死的,到时候,谁还能管得了我?

宋理宗就是按照这一想法行事的。大礼完毕后,理宗对谢后一直是客客气气,全按礼数办,并像例行公事似的时时在谢后那儿逗留一晚上,使杨太后更加感到自己决定的正确。过了两年,杨太后一命呜呼,撒手而去。此时,理宗的羽翼已丰满,又见杨太后去世,便再也不问津谢后了,天天与贾妃在一起,无所忌惮地宠幸贾妃。

总之,从做事方面来说,忍是成事的必要条件;从做人方面说,善忍的人往往能锻炼出一种平和的心性。当然,忍的前提是不能将心中的郁气日益积累,这样不但不容易达到目的,还会先把自己压垮。应该排谴郁气而坚定精神,有了机会就一飞冲天,实现自己当实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