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行愿品疏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鈔自下第五隨文解釋文中二初會通前後開列科段後正依經文次第解釋今初也。

疏此經既屬大經望貞元所譯乃是五相之中第五顯因廣大相之中第五重示普因故則三分之中但有後二。

鈔五相者此品初三卷明本會竟從第四經已後即文殊大士出善住樓閣行化南方文分四一六千比丘會二諸龍會三三乘會四明漸證所表即善財歷事善友遍求法門名為末會遇五十五聖者所得法門攝為五相文殊等四十一人名寄位修行相謂文殊一人寄十信餘四十人寄三賢十地也四十人者謂德雲比丘海雲比丘善住比丘彌伽大士解脫長者海幢比丘休舍優婆夷毗目瞿沙仙人勝熱婆羅門慈行童女已上十人寄十住善見比丘自在主童子具足優婆夷明智長者法寶髻長者普眼長者無厭足王大光王不動優婆夷遍行外道已上十人寄十行鬻香長者舩師婆陀羅無上勝長者師子頻申比丘婆須蜜女[鞥-合+(白-日+田)]瑟胝羅長者觀自在菩薩正趣菩薩大天神安住地神已上十人寄十回向婆珊那演底主夜神普德淨光主夜神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普救眾生主夜神寂靜海音主夜神守護一切眾生主夜神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主夜神妙德圓滿主夜神釋種女瞿波等已上十人寄十地已上共四十一人兼文殊名寄位修行相也第二遇摩耶夫人等一十一人名會緣入實相謂摩耶夫人正念光女遍友童子師善知眾藝童子堅固長者賢勝優婆夷妙月長者勝軍長者最寂靜婆羅門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遇此十一人名會緣入實相者謂會前次位差別之緣同入實相理寄等覺位親生妙覺為佛母故也第三遇彌勒一人名攝德成因相謂攝前會差別緣歸一實之德明一生補處以為正因第四再見文殊一人名智照無二相謂初遇文殊表信智再遇文殊表證智既與本智相應冥合無二離能所相離分別相照體獨立故不見文殊身相但摩頂得法也第五遇普賢一人名顯因廣大相謂由前智極心冥詞亡慮絕故觸物皆道法法全真依正渾融重重無盡故隨舉一法即是圓因一切皆爾由是善財於普賢一毛孔中所得法門過前佛剎微塵數倍一切皆然大疏序云寄位南求因圓不踰於毛孔既一切無非圓因無不包遍故云顯因廣大相也疏第五顯因廣大相中第五重示普因者謂此第五相中經有五分一依教趣求分二聞覩前相分三見聞親證分四聞佛勝德分五重示普因分前四分在三十八後一半及第三十九卷中第五分即此別行一卷是。

疏序分在於四十卷中第一卷故。

鈔序分在於四十卷中第一卷故者即初卷經云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菩薩摩訶薩五千人俱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及普賢勝智菩薩智慧勝智菩薩無著勝智菩薩如是等上首菩薩摩訶薩一切皆從普賢行願所生乃至智慧普遍猶如虗空以大光網照法界故復與五百聲聞眾俱是諸聲聞有大威勢悉覺真諦皆成實際深入法性等復與無量諸世主俱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常勤利樂一切眾生為不請友乃至云從行願力生如來家專求如來一切智智盡此已來都有三紙經文總名序分故云在四十卷初也。

疏今經別行亦為三分。

初明序分即結前所說第二若欲成就此功德下以為正宗第三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訶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下辯其流通。

三分之義不異常談。

鈔今經別行亦為三分初明序分即結前所說者此即發起序非是證信序諸經之首皆有證信序及發起序證信序即如是我聞乃至與大眾若干人俱等發起序即每經不同如法華毫光遠照淨名寶積獻蓋各發揚生起說法之由序也今證信序在品之初故文中但有發起序也發起序者謂指前所歎如來殊勝果德說無窮盡生起意勢云修何因行證得如斯之果便說普賢行願示以普因為正宗也故以結前已說而為序分三分之義不異常談者自彌天即道安和尚時人號寶印手菩薩辯摧鑿齒智達百升科經合遠於親光立姓果同於增一高判經無大小例開三分序正流通以聖人說教必有其漸將演微言先彰由致故云序分由致既彰當機授法故曰正宗正宗既陳務於開濟近益當時之會遠益未來之機使千古洪規傳芳不絕故曰流通。

疏初文二一結前廣偈。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稱歎如來下指前廣偈。

二結說不盡。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

疏以前文云無能盡說佛功德者猶謂通於因人難說。

今明果人勝而且多歷劫長久相續無間說尚不盡況於凡小而能說耶以是究竟無盡法故。

鈔今此中序分經云爾時普賢菩薩者標能讚人稱歎等者舉所作業言菩薩等者即是通稱即凡是修行菩提行者總名菩薩有五一所求所度解謂常求菩提度有情故即因談果得菩提名以他同己彰薩埵號此有財釋二內有悲智解又菩謂菩提顯有深智一切皆以智為前導故薩謂薩埵顯有大悲所化皆以大悲為首故三勇進上求解又菩提名智薩埵云勇是人為求菩提智故發生大勇猛心即求菩提之薩埵故依主釋也四愚智對待解又薩埵云有情總有三種一愚二智三金剛是智非愚故名菩提薩埵五丈夫十號解離世間品中明十種薩埵一菩提薩埵智所生故二摩訶薩埵安住大乘故三第一薩埵證第一法故四名勝薩埵覺悟勝法故五最勝薩埵智慧最勝故六上薩埵起上精進故七無上薩埵開示無上法故八力薩埵廣知十力故九無等薩埵世間無比故十不思議薩埵一念成佛故是為十也經言摩訶薩者大般若三十六云菩薩於大有情眾中定為上首名摩訶薩地上菩薩皆得此名況今普賢是得果不捨因門菩薩也上明能讚人竟言告諸等者告示令知也言善財者謂此童子初入胎時於其宅內自然而出七寶樓閣其樓閣下有七伏藏於其藏上生七寶芽所謂金銀琉璃玻琍赤珠硨磲碼碯善財童子處胎十月然後誕生形體端正支分具足其七伏藏縱廣高下量各七肘忽自開現光明照耀內外家族視之無厭復於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寶器珍奇雜寶各各盈滿所謂金剛器中盛滿諸香於香器中盛種種衣美玉器中盛滿飲食摩尼器中盛滿雜寶黃金器中盛滿銀粟白銀器中盛滿金粟金銀器中盛滿琉璃琉璃器中盛滿金銀及摩尼寶玻琍器中盛滿硨磲硨磲器中盛滿玻琍碼碯器中盛滿赤珠赤珠器中盛滿碼碯星幢摩尼器中盛滿水晶摩尼水晶摩尼器中盛滿星幢摩尼如是等五百寶器自然出現復於宅中遍雨種種珍寶財物及諸資具一切庫藏悉皆充滿以此事故父母親屬及善相師共名此兒名曰善財領五百童子於福城東古佛廟前參禮文殊最後參見普賢即菩提場如來會中為說顯因廣大相也又以大聖知此童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深種善根信緣廣大常樂親近諸善知識身語意業皆無過失勇猛精進淨菩薩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清淨猶如虗空以是當機誠宜授法故偏告也讚所經時中經言不可說不可說者如大經阿僧祇品明法數有一百二十四謂十萬為一洛叉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此下倍倍數至一百二十名不可量轉不可量轉不可量轉名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名一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也又以此倍倍數名一不可說不可說轉今言不可說不可說者即當第一百二十三數理實但是超過言說之數名不可說不可說也所言劫者梵云劫波此云分別時分有其多種始自年月日時總得名劫又五年兩閏為一雙數至無數亦名劫又一增一減亦名為劫二十增減亦名為劫又成住壞空各二十數亦名為劫此為火灾劫又七火一水亦名為劫又至七水亦名為劫謂風灾劫又菩薩修行三大僧祇亦名為劫謂拂石滴淚芥城等劫皆名為劫今舉大數但是多時亦不定其是何等劫設經大劫亦不可盡意取世界無竟期故可知疏指前廣偈者第三十九品半卷經廣以偈讚佛德末後結云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虗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若有聞斯功德海能生歡喜信解心如所稱揚悉當獲慎勿於此懷疑念疏以前文云無能盡說至而能說耶者此對前偈讚說無盡有三種過倍之勝一前因此果二前一此多三前時短此時長謂前因位菩薩位劣又只是一人但一時間說之無盡尚未為奇今明是果佛已勝故數又總包十方一切之多時又剎塵長久之劫如是而說亦無窮盡方為不思議玄妙之極也。

疏二正宗分謂正示普因即廣說能證普賢行願令入法界則成如來勝功德故。

若不依此普賢行修設經多劫亦不成故。

鈔廣說能證普賢行願等者賢首大師華嚴玄義章十五門第十明入道方便門有三一簡心二簡境三造修勝行一簡心之中有藥有病病有麤細麤謂二種巧偽修行一內實破戒外現威儀二內雖持戒為他知故求名利故細謂二種情計不破一雖真心而計我修行二雖不執我而計有法藥中有別有通別謂隨前病麤細對治通謂但觀諸法平等諸病自盡二簡境之中有倒有真倒謂情計之境對前心病故境顛倒真謂三乘空有不二境及一乘無盡境對前藥治故見真境三造修勝行者於中有始有終一始中有三種一捨緣門有六一捨作惡業二捨親屬三捨名聞利養四捨身命五捨心念六捨能所二隨緣門有四種一還於前六事中守心不染二凡於順情境下至微細皆應覺知不受三於違情境乃至斷命等怨皆應守心歡喜忍受四凡所有作遠離巧偽虗詐乃至一念亦不令有三成行門謂得前二門成萬行也二終者亦三種一捨緣門即止也唯觀諸法平等一相諸緣皆絕二隨緣門即觀也還就事中起悲願行三成行門即止觀雙運此科正標能證行願又是十種之初故用入道義章令知總相行體審詳文意勿厭其繁耳若不依此普賢行修等者則積行菩薩曝腮鱗之意也文在出現品序中已具引若更要說即尋彼文故須離念亡情而本智自照則所行之行一一皆成普賢行也。

疏文二一正陳所說二一長行三一正示普因四一標示所應二一指前佛德。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指上佛德。

二正示普因。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正示普因也。

希欲為願造修為行寄圓說十。

鈔希欲為願等者謂心心希望佛果不得高推聖境念念欲樂悲濟不得退屈自欺造修者謂造極調身瑩心不得懷增上慢造真改惡修善不得說食數寶也。

疏二微列名數。

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除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然此即是長行禮懺諸經論中開合不同。

若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總有八種一供養二讚佛德三禮佛四懺悔五勸請六隨喜七回向八發願。

鈔若離垢慧經至八種者此經唯一卷鈔釋八種之益即非彼經恐錯指注其八種之益若通說則俱離諸障俱至菩提若別說則供養除慳貪障得大財富讚佛除惡口障得無礙辯禮佛除我慢障得尊貴身懺悔除三障得依正具足勸請除慢法障得多聞智慧隨喜除嫉妬障得大眷屬回向除狹劣障成廣大善發願除退屈障總持諸行速得妙果其八種釋名辯相具在下文。

[△@△]疏或但為七合禮讚故或但為六略供養故或但為五以發願回向但總別異故。

鈔發願回向等者回向是總發願是別以回向則必兼發願發願則未必回向謂回向必須先有所修善根方以願回此善根向於三處故必兼願若發願則未必有善根亦可自發要期或但願自利之事故不必有回向也總別雖異大意不殊故大疏釋回向以大願為體由是合回向願為一也。

[△@△]疏如十住毗婆沙第五回向亦同有五或但有四除禮拜故或但為三。

鈔十住毗婆沙至亦同有五者此論第三第四所明也其文即今晨朝懺悔等文是唯除發願發願是涅槃經闍王發願之文後人安之以從禮拜至隨喜已有四重次回向當其第五故云第五回向也。

[△@△]疏故智度論云菩薩晝夜三時各行三事謂懺悔勸請隨喜行此三事功德無盡轉得近佛若善戒經但有二事謂懺悔回向皆隨時廣略。

鈔隨時廣略者有二意一佛本對機隨宜而說二即今禮懺看當時之宜也。

疏今文具十以表無盡六七二事俱是勸請八九二事回向開出餘至文顯。

鈔六七二事俱是勸請者如晨朝勸請文云十方諸如來現身成道者眾請轉法輪安樂諸眾生即第六也又云十方一切佛若欲捨壽命我今頭面禮勸請令久住即第七也八九二事回向開出者八即回向菩提九即回向眾生十正云回向即總該三處而十種為行願故發願一種更不別標則於前八中增三減一成圓十也。

疏三牒名別釋二一總徵。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回向。

二別釋即為十段。

段各有三一牒名二釋相三總結無盡。

第一禮敬諸佛三一牒名。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

由心恭敬運於身口而徧禮故除我慢障起敬信善。

鈔言除我慢障者謂由有我故於他起慢慢因我起名為我慢唯識論云云何為慢恃己於他高舉為性能障不慢生苦為業謂若有慢於德有德心不謙下由此生死輪轉無窮受諸苦故名為我慢我即是慢名為我慢我慢即障名我慢障此禮敬行能對治之由斯生起敬信善業故云除我慢等也。

疏勒那三藏說七種禮。

鈔言勒那三藏等者準大經疏中具云勒那摩提高僧傳中名勒那漫提此翻寶意本天竺人也元魏時來至洛京住永寧寺學善五明兼攻道術常講華嚴經抑揚眾教說斯禮敬有其七種疏主七外更加三種以圓十禮也其十門禮今約賢首大師五教料揀二非儀故非五教三即通第一第二教四亦第二教五六第三教七第四教八九十合為第五教。

疏今加為十謂一我慢禮如碓上下無恭敬心。

鈔一謂我慢禮者此兼下第二令知非儀而不用也如碓上下者志公云行道猶如推磑禮拜恰似客舂正呵此也今禪學人不得此意者每用此語一向毀於禮懺甚為失也。

[△@△]疏二唱和禮高聲喧雜辭句渾亂此二非儀三恭敬禮五輪著地捧足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