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张锡纯,中西医结合的奠基人(5)
原来,这位刘铭轩有个6岁的孩子,就在几天前,开始出麻疹,本应该服药,但是小孩子嫌药苦,一吃就吐,家长心疼,于是就没有请医生,也没有告诉张锡纯。到了今天晚上,这个孩子突然开始大喘不止,“有危在顷刻之势”,看上去可怕极了,这下家人全都慌了,吓得刘铭轩立刻来请张锡纯了。
张锡纯一听,抓起衣服,随着这位表弟来到了他家。
一进家门,所有的人都问:“您快给看看吧,这孩子还有救吗?”
张锡纯一看这孩子,也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此时这个孩子不但是喘息急迫,同时精神已经恍惚,肢体躁动不安。
那么,这个孩子还有救吗?张锡纯能够想出救治的办法吗?他又会使用什么药物呢?
艺高人胆大
张锡纯来到表弟的家以后,看到孩子“喘息迫促,且精神恍惚,肢体骚扰不安”,心里也是大吃一惊,于是赶快给孩子诊脉,诊得的脉象是“摇摇而动,按之无根”。然后询问了一下,原来,在孩子出疹的第三天,脸上就已经开始出现疹子了。再仔细看这些疹子,微微发紫,张锡纯立刻做出判断,此时这个孩子是毒火攻心,肝风已动。
一般这种疹子类的疾病,都是以外出为顺,如果出现内陷的情况,则是很危险的,最危险的就是毒火攻心。
怎么办?张锡纯开始思考,这病需要熄风、清火、托毒外出,如何选择药物,又如何才能够让孩子服药呢?
于是,张锡纯就想到了一味药物,这味药物就是羚羊角。
对于羚羊角,张锡纯是特别有心得的。他认为此药药性很平和,只是稍微有一点凉,但是能够把体内的大热透发出来,同时还能解毒。“能引脏腑间之热毒达于肌肤而外出”,这个功能非常特殊,一般的药物很少能够有此功能。而且,最难得的是,这个羚羊角熬好以后,没有什么味道,所以孩子可以接受。张锡纯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使用羚羊角的医案,个个精彩。
拿定了主意以后,张锡纯就告诉表弟,快去买羚羊角来。
恰好,这个村子就有药房,表弟赶快跑去买了三钱的羚羊角,然后煎汤给孩子服下。只过了十几分钟,本来是躁动不安、呼吸急促的孩子就安定了下来。不久,孩子就逐渐地好了。
第二天,刘铭轩的舅舅孙宝轩从沧州赶来看孩子,这位是当时沧州的名医,听说孩子病了,马不停蹄地从沧州跑来了,一进屋,还喘着粗气呢,却看到孩子什么事儿都没有了,怎么回事儿呢?大家就把发生的事情说给他听,他一听完,惊讶不已,说这开的是仙方啊!谁开的啊?高手啊!
张锡纯很谦虚:“方子开得一般,就一味药,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说好,还是这个羚羊角好啊!”
也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张锡纯家乡霍乱流行。
张锡纯也投入了救治霍乱患者的战斗中。他发现,这一年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所以是肝胆火盛,患者们大多数都喜欢喝凉水,心中烦热,这都是热证的表现。所以,张锡纯在给患者治病的时候,经常在方子里加入三钱羚羊角,效果特别好,服药的患者都痊愈了。
我不知道当时张锡纯给学生上课的情形,但是作为他的学生,一定特别有安全感,家长也放心。有这样医术高超的老师,孩子健康问题是不用担心了。
有一天,班里有个叫刘玉良的孩子,13岁,突然鼻子出血,这在中医叫衄血,一天出了四次。大家本来正在上自习,突然有孩子来喊张锡纯:“老师你快来看看吧,刘玉良鼻子出血了,出了好多血啊,堵不住了!”
张锡纯来了一看,血果然流得很厉害,于是赶快让人把他家长找来。
那个年头没有电话、手机什么的,都是一个村里的,很容易找家长,于是一个孩子一溜烟跑去找了。
这个时候,张锡纯给孩子诊脉(瞧人家这班主任当的,还兼诊脉),觉得脉象还是很平和的。他就问孩子:“心里有什么感觉吗?觉得身上凉还是热?”
孩子说:“不知道,没有感觉。”
这就是给孩子看病的难处,孩子自己说不出来有什么地方不适。
张锡纯一想,衄血大多数都是热的,而且现在是夏天,天热,同时小儿是少阳之体,生发迅速,估计是热证的可能性很大。
于是,就稍微开了一点凉血、止血的药物,这个时候,正好刘玉良的家长也来了,于是就按照张班主任的方子去抓了一服药。
但是,熬好了药给孩子服下去以后,不但鼻子出血的症状没有好转,反而更重了,刘玉良的家长马上告诉张锡纯:“张老师,好像没有效果啊。”
张锡纯赶快再给孩子诊脉,突然发现,这脉搏似乎比开始的时候弱了一点。他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孩子是寒证啊!
大家记住,任何的病症都至少要分为寒、热两种,鼻子出血多数是因为热证出现的,但是也有寒证的,这种患者,食物都停滞在胃部不容易消化,清代的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对此十分有心得。而张锡纯正是受了黄元御的启发,创立了一个方子,叫温降汤,这个方子专门治疗因为胃气虚寒,导致胃气不降而引起的吐血、鼻子出血之证。
这个温降汤的组成是:白术、清半夏、生山药、干姜、生赭石(轧细)、生白芍、川厚朴、生姜。
这个方子里面,白术是补脾的,生山药除了补脾之外,还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清半夏是降逆的药物,赭石是降下的药物。此时胃气上逆,用半夏、赭石可以镇冲气;方子里面用白芍,张锡纯解释是怕干姜太热,热入肝经,肝为藏血之脏,得白芍的凉润滋养,则可以宁谧收敛,这样血就不妄行了。
此时,张锡纯确认了病症,就开出了这个自创的温降汤,让家长抓了药,给孩子服了下去。
结果,一剂而愈。
家长当然高兴,从此更加积极地每天送孩子上学,因为送孩子去张锡纯的班级,就等于送去了重点中学外加省级医院,学业健康双保障,这种待遇连现在的贵族学校都没有。
不但班里学生的病张锡纯包圆了,连老师的病他都全管了,所以张锡纯在学校里的人缘极好。
这一天,张锡纯出了一趟门,刚刚回来,突然有人来访,请他去给病重的老滕看病!
这位老滕是谁呢?原来,他叫滕玉可,是沧州人,在邻村当老师(设教邻村),平时大家关系就不错。所以张锡纯一听说他病了,很着急,立刻就跑去邻村看望老滕。
这位老滕患的是什么病呢?是痢疾,这个病很痛苦,而且老滕在腹泻时还泻出了一些鲜血,医生已经治疗了二十多天了,都没有效果,老滕不堪其苦。
这个时候,看到张锡纯来了,他立刻燃起了希望。
张锡纯诊断以后,松了口气,说:“这很容易啊,我就开一个方子吧,就一味药,叫苦参子。”
啊?就一味药?
张锡纯说:“是的,你明天去买苦参子,一百多粒吧,去掉皮,分两次服用下去就好了。”
老滕一听,喜出望外,第二天就吩咐家人去买。
也巧,第二天,张锡纯又外出了(可见他当时除了教课,还搞了些副业),这一去就是二十天。
二十天过去以后,他又来看老滕,原以为老滕早就好了,两个人可以好好地喝几杯了。可是,一见到老滕,张锡纯愣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老滕居然还没有好,还老跑厕所泻呢!
张锡纯急了,不对啊,服用我的药早就该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老滕说:“老大啊,你开的是什么药啊?我们走遍了所有的药店,都没有这味药。到底去哪里买这个苦参子啊?”
张锡纯一听,明白了,嗨,这都是我没有说明白。这些药房也是,连药的名字都不清楚,这个苦参子啊,就是鸭蛋子。
原来,这味药在中医里一般叫鸭蛋子,又叫鸦胆子、苦参子,是苦参的种子,是治疗热痢的药物,具有解毒杀虫的作用,是张锡纯非常擅长使用的一味药。一般治疗热痢,用二十多粒就可以了,估计是这位老滕病得太重了,所以让服一百多粒。
张锡纯说,得了,你也别买了,我给你送来一些吧。
老滕客气,别啊,您就别来回跑了,我让人去拿吧!
于是就差人跟着张锡纯,到家里拿了这个鸭蛋子,回去按照张锡纯嘱咐的方法服用。
结果,果然只服用了两次,这个折腾了四十多天的热痢就痊愈了。
老滕很是高兴,因为都是文人,他写了首诗表达感激之情:“一粒苦参一粒金,天生瑞草起疴沉。从今觅得活人药,九转神丹何用寻。”
张锡纯特别提醒大家,鸭蛋子如果在去皮的过程中被搞破了,露出了里面的仁,那就扔掉,因为太苦了,会导致呕吐。一般服用的方法是用龙眼肉包裹鸭蛋子,一个龙眼肉包七粒,然后整个吞服,我们现在用到鸭蛋子的地方不多了,因为很少遇到那么严重的痢疾了,但是如果有顽固不好的痢疾,还是可以用的。
精彩的药方
有一天,一个农民的家属,跑到学校来找张锡纯,说麻烦张老师跟我们去看看吧,我们家那位病得严重了。
于是,张锡纯随着来人到了这个农户的家里,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在床上坐着,后背靠着墙,大张着嘴,努力地呼吸着。
不用问,这又是一个重症患者。张锡纯在诊断过后,突然说了句:“此乃大气下陷之证。”
大家听了,都愣了,什么是大气下陷?我们怎么没有听说过呢?
这还要从张锡纯创立的一个关于大气的理论谈起。
前面给大家写的,可能是单味药的医案比较多,其实,张锡纯在家乡教课的时候,他的学术思想已经基本形成,逐步创立了很多自己的方子。当然,张锡纯看病有个特点,就是能使用单味药的时候,就绝不多用其他的药,直到他老年,还经常用一味药来治病。这在古往今来的医家里面,是独树一帜的。
但是,他自创的方子也是非常精彩的,直到今天,中医院校的《方剂学》教材中还收录了一些。
张锡纯在临证的时候,曾经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的身体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五脏六腑的运行呢?是什么把这些脏器固定在躯体内呢?他对这个问题苦思冥想,如痴如醉,估计在同学们自习的时候,张老师就拿本书挡在面前,躲在书后思考人体之妙呢。
最后,他终于悟出,人体有股气在胸中,主管肺的呼吸,支撑全身,振作精神,“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聩,脑力心思为之顿减”。
但是,这个气叫什么呢?
张锡纯当时拿来各种医书,一阵猛翻,也没有找到,在《金匮要略》里面看到了一句话,叫“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后来,他又看到喻嘉言的书,书中论述道:“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张锡纯突然醒悟,原来,这就叫“大气”啊。
看来,我们读古书是有用的,为什么我要写喻嘉言、缪希雍等人呢?是因为前人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张锡纯就是读了很多历代医家的书,从中能体悟到许多精华出来。
后来,张锡纯又发现,其实大气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宗气”的别称。
那么,这个小伙子到底是怎么患病的呢?到底什么情况才会出现大气下陷呢?
原来,他在地里干活,因为疲劳过度病倒了,估计是饿着肚子干活了。具体病因本案中没有叙述,但是在张锡纯的其他医案中,写过很多人是饿着肚子干活才患上了这种病。
这位小伙子的症状是四肢懒动,饮食减少,胸中满闷。张锡纯分析,认为他根本不是满闷,而是短气,上不来气,患者有的时候会对自己的病情描述得不清楚,把短气给说成满闷了。
当时也请来了医生,医生一听,胸中满闷,这需要行气疏通啊,于是就用了宽胸理气的药物。本来这气就已经虚了,此时最忌讳使用理气的药物。用了以后,病情反而加重了,这位医生一看,情况不对,就增加了点补药,但是病还是越来越重。
没办法,只好又换了一个医生。这个医生开了桔梗、当归、木香,其中的桔梗是药性上升的,恰巧碰对了病机,结果立竿见影,患者的身体就好了一些。但是,这个医生不明白里面的道理,只是恰巧蒙上了,看到见效就开始改方子了,把桔梗给换成了苏梗。
这个错误可犯大了,为什么啊?因为苏梗是降的药物,结果病情马上就反弹了。
打这儿开始,这位小伙子就不敢请医生了,说我以前还没这样呢,怎么越服药病越重啊,干脆,我不请医生了。
等到把张锡纯请来的时候,这位的病又拖了二十多天,病情非常严重,总是张大了嘴喘息,连躺着都不行了,只能靠在墙上。最为严重的是,只要一闭眼想睡觉,立刻就觉得气息要断了,心下就开始胀,必须马上开始大口呼吸,气息才能接上。
如果疲倦极了,躺下一会儿,就觉得“腹中重千斤,不能转侧”。这个肚子里感觉重,也是大气下陷的症状之一。同时,这位小伙子还不敢仰卧,大家注意了,大气下陷也经常出现这个症状,如果仰卧,就觉得胸中无力抬起,只有出的气,再吸气就没有力气了。
张锡纯一看,这是很典型的大气下陷啊,于是就开始诊脉,脉象乍有乍无,寸关尺三部,只有一两部能摸到,且经常有偷停的情况。
此时,病情已经危险到了极点,张锡纯立刻开了方子,用生黄芪一两,配合柴胡、升麻、山萸肉各二钱,让患者家属赶快去买药。
这个方子,就是张锡纯创立的升陷汤。很多人认为黄芪是不能治疗急症的,但是张锡纯偏偏用它来治疗这种急症,而且用量很大,他方子里写的是六钱,但是用的时候,如果病重,经常会用到一两。这个方子的来源,就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但是这个升陷汤更加简洁,只有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升麻一钱、桔梗一钱五分,其中知母是来制约黄芪的温,怕服用多了生热,剩下的柴胡、升麻、桔梗都是提升之药,是把气往上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