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信息素质的特征
信息素质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信息意识和道德伦理,又包括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各种软件的应用能力、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信息的创造与表达能力,还包括信息的评价能力、开发新的信息资源与软件的能力。这些决定了信息素质的多重特点。
1.2.1 信息素质的知识性
知识是信息素质的重要内容。知识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要把无序的信息经过整理转化成为能够理解的有序的知识,还要把知识变为智能作用于人类社会。知识对人的信息素质的影响,取决于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的广度能够提高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有利于从纷繁杂乱的信息中建立有机的联系;深厚的知识功底能够提高对信息的筛选和跟踪能力,有利于从浩瀚的信息中采撷到真正有用的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提高对信息的改造能力,信息只有成为知识后,它的传播才会更加有效,才更有利于知识的提升。
1.2.2 信息素质的层次性
信息素质是多层面、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知识学习、精神心理品质、能力训练等。信息素质的层次性主要表现为:从生理—社会层次来看,信息素质包括信息生理素质、信息心理素质与信息社会素质;从形成的难易层次来看,信息素质可分为信息创新素质、信息利用素质、信息输入/输出素质等;从社会的角度看,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承担的任务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状态不同、信息需求不同,从而也有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对其应达到的信息素质水平也不应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如对于大学这个特定的范围,除了所有信息行为、信息任务所共有的一般信息素质要求外,不同办学层次如本科与专科、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年级与专业或学科领域还会有特殊的信息素质要求。信息素质的层次性还意味着,对具体的人来说,所处的层次是会随着认识与能力的发展而变化的。
1.2.3 信息素质的普及性
对每一个人来说,在信息社会中具备信息素质可以说是属于基本素质要求。信息素质的普及性包括两个特点。
一是普遍存在。信息素质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广泛的基本素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系统的使用,比如人们经常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如网上银行、基金证券系统、网上购物、选课、订票、通信、查找资料等,人们遇到问题时也经常想到利用信息技术去寻求答案和帮助。从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情况来看,信息素质教育不是针对某些大学或某些专业大学生的教育,而是一种面向所有大学生的普及教育。
二是没有绝对权威。对于信息素质,没有年龄大小、职务高低的区分,没有绝对的权威。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年轻人,他们的学历可能比较低,但他们的信息素质远远超过年龄比他们大许多的人;在许多学校中,学生的信息能力超过了他们的老师。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几乎无所不在,人们可能不经过学校教育就接触到信息技术,提高了信息能力,并经过自学,发展到较高的层次,而一个年龄较长的人或一位教师,如果忽视了继续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即使是信息专家,当一种新的软件、一种新的信息技术方法或一种新的信息理论出现,也仍需要进一步学习;而一个年轻人,如果肯钻研,在一个领域中深入探索,那么他就有可能取得高于常人的成就,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所以说,信息素质没有绝对的权威。
1.2.4 信息素质的应用性
信息素质的应用性是指人们在处理和运用信息时,在技术、诀窍、方法和能力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从根本上来说,信息素质概念原本是在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广泛渗透社会和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贯穿于信息活动的始终,信息素质的所有内容最终必然表现在人们利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系统上。信息素质的应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信息素质集中表现在应用能力上。所有的信息素质最终必然表现在人们能不能自由地操作信息系统上。一个人如果他的信息素质仅仅表现在理论学习上,而遇到计算机有一点小毛病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那么只能说他仅具备较低层次的信息素质。如果一个人能熟练使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资源的访问,能够高效准确地查找到各种有用信息并且加以利用,那么可以说他的信息素质是较高的。这也就是说,在评判一个人的信息素质时,能力方面的素质的权重要比其他方面更高一些。在一般情况下,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对信息检索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是衡量一个人信息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较为客观的指标。同时,在判断不同层次的人们的信息素质时,信息能力在综合判断中所占的权重是逐渐提高的。
第二,信息素质的表现具体落实在应用操作上。所有的信息素质都不是表现在语言上,而是表现在行动上,即信息素质高低的具体表现落实在对信息技术和系统的应用操作上。评价一个人的信息素质,不是根据这个人的语言,而是根据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操作,可以看他每天使用信息系统的情况,使用信息系统在做什么,有什么成果。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素质,人们判断的依据是能不能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也就是说,不是看人们如何说,而是看如何做,如果只能空泛地谈论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却没有较好的应用操作能力,不能视为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
第三,信息素质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训练和使用,使受教育者掌握相应的技能。就信息知识来说,只有通过具体操作信息系统,才能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人们对信息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信息能力也必须通过操作信息系统才能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对于信息道德问题,也只有让人们去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发现问题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信息素质的培养必须要提供学习者操作信息系统的条件。
1.2.5 信息素质的发展性
信息素质的发展性指其培养是一个渐次演进的过程,并且不同的信息素质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信息素质的发展变化性表明了其可塑性、可变性,通过学习与实践,可以不断优化信息素质的结构,不断提高与发展其整体水平。
一个人的信息素质是不断发展的。从最初接触信息系统开始,可能一开始会觉得系统有些复杂,有不明白的地方,但经过实践使用后,就会发现信息系统并不是那么神秘,其使用方法是十分程式化的,只要遵循那些规则,通常都会比较顺利。尽管还只是入门,进行了最简单的应用而且不太熟练,但是已经具有了基本的信息意识和情感,对于信息技术有了一些基本知识,而且有了最基本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在了解了一些工具的使用以后,感到很方便,因此也就会用得更多一些。一段时间后,不同个体的信息行为可能会分流。例如,有人愿意在互联网上浏览,阅读电子文献;有人愿意使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有人愿意采用网络工具建立自己个人的一些信息库,方便家庭生活和工作需要;有人选择在网络上发展自己的事业。在这样一种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个人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各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没有止境,信息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是持续不断的。当然,每个阶段可能都会有一些人放弃而不发展下去,但是总体上看,信息社会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人必然还是较多的,而且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的人还会越来越多。
一个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存在着和知识积累程度相对应的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信息素质的教育必须和实际的信息需求结合起来,逐步深化和发展,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信息素质的培养必须兼顾个人的能力、态度和习惯等方面,只有通过长期渐进的教育才能达到目的。因而信息素质教育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