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悲伤:一个人只会变得更悲伤
只想找一个在我失意时可以承受我的眼泪,在我快乐时,可以让我咬一口的肩膊。
——张小娴
张信哲的《白月光》里有这样一段歌词:“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悲伤,就像是郁结在心灵上空的一片云,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面积很小,遮不住天上的太阳,但是当太阳休息、阳光照不进你的心窗时,这片云就会在你心里蔓延,并零星地飘些雨滴。曾经有心理学家把人的情绪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快乐、愤怒、恐惧、悲伤,除快乐外,其余三者都是负性情绪。而这三种负性情绪中又唯有悲伤最具弥散性,产生的情境范围也最大。
亲友离弃、事业受挫、愿望破灭等都会让人体验到悲伤,而作为细致、敏感的女人,对于这种情绪的体验也更为频繁。就如林黛玉看到落花而哭泣、李清照看到流水而感怀一样,女人们总是细腻到从一粒微尘中看到一个世界的悲戚。这不是女人的错,而是荷尔蒙在作祟。研究表明,女性性激素水平恒定时,个体的情绪也比较稳定,但是由于月经、怀孕、绝经等特殊生理因素的存在,女性的性激素水平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因此神经更为敏感,体验也更为细致。但这也恰是女人的美丽所在,试想一下,一个娇弱的妙龄少女泪眼婆娑地依着平静的湖面远眺,这是何等的凄美动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任由悲伤掌控女人,毕竟悲伤带给人的体验是痛苦的,而且持久的伤心对身体的伤害也很大。中医有云:“过悲哀伤肺,肺伤则气消,面色淡,神气不足”,西医的研究也表明,持续的悲伤会削弱个体的身体免疫功能,让人更容易遭受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心因性疾病的困扰,严重的悲伤甚至会影响个体的生理机能而导致猝死。因此,面对悲伤我们除了接受并理解之外,更应该思考如何尽快逃离它的束缚。虽然病痛中的西施别有一番风情,但是大家还是喜欢笑靥如花的女人。
为自己的悲伤找个出口——倾诉
有时候,人的悲伤就像是被装进了气球,倘若我们总是一个人,自怨自艾、自哀自怜的话,这种悲伤就会不断膨胀,因为一个人的哀伤会让人觉得倍感孤单、无人理解,而这种“孤单、无人理解”的悲戚又会引发另一种哀伤。这就像是恶性循环一样,气球中被压入的悲哀会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气球支撑不住了,破裂了,弥漫的怨气就永远地遮住了可以照射进心灵的阳光。因此,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悲伤找个出口,我们需要找个人分担我们的痛苦,要知道:一个人的悲伤只会让我们更悲伤!
祥林嫂是封建社会中有着悲惨命运的劳动妇女的代表。她身世凄惨,遭受了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和欺压。还记得她在二次回鲁镇后逢人便讲她儿子的死,以及她的悲惨遭遇,起初大家都还能表现出同情和理解,这无疑给了这个处于痛苦中的女人一些安慰。但是,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时,她便没了倾诉的途径,以后的苦水也就只能自己咽了。可以想象的到,一个孤身的、受尽人间苦难、世人凌辱的女人,心有千万种滋味却无处诉说是多么痛苦!
当然,作为新时期的女性,我们自然不会遭受如此多的磨难,在找人倾诉时也一定会掌握一个度,而不至于让人觉得无味或反感。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掌握一些倾诉的原则:
不要总做女强人
女人自强没有错,但是不能因为自强就故作坚强。在这个提倡“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的社会,女人有更充足的理由表现悲伤。看过很多影视作品中的女强人,在面临事业困苦、感情失败时,总会躲在一个小角落偷偷地落泪,而在人前却仍然生机勃勃,生怕被人发现她的脆弱。实际上,根本没这个必要。女人因为柔弱而美丽,因为娇羞而动人,即使你再有成就,你仍然有表现出女人特质的权利。因此,不要以不能独自承担痛苦为耻辱,不要因为需要找人倾诉而难为情,恰当的时候找回女人的娇柔是你的权利,也将让你更有女人味。
找个合适的倾诉对象。
祥林嫂在进行倾诉时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过于频繁容易让人厌烦,二是没有找对合适的倾诉对象。听她倾诉的都是受封建思想浸泡的“老脑筋”,他们在听祥林嫂的倾诉时就像是在听一段悲惨的故事,所抱的同情心也只是以旁观者的态度来表现的。事实上,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鄙视祥林嫂没有坚守贞操,一女嫁二夫。因此,柳妈一群人才会听厌了故事后看着她头上的疤挖苦她“白撞了这一下”,这自然在她伤痕累累的心上又撒了一把盐。
能够做我们倾诉对象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喜欢听别人故事,并把别人的故事当茶余饭后谈资的人。这种人虽然可以安心坐下来听我们讲完伤心事,但是绝对不能真切地体会我们的痛楚。或许他们也会劝慰我们并表达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只是机械的情感反应,并不能带给我们任何启示。第二种则是对我们的故事并没有多少兴趣,但是为了向我们示好,便强装出一副聆听的姿态来接近我们的人。这种人似乎是我们潜在的朋友,但是往往并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内心,有时甚至是怀着别有用心的目的。人在悲伤时的免疫能力是最低的,心理防线也往往更为脆弱,因此伤心的人也更容易成为别人利用或伤害的对象。第三种则是真心关注你,并能从内心深处接受你的悲伤,视你的不幸为自己的不幸的真朋友。他们会在你哭泣时给你安慰,会在你悲伤时给你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他们理解你,了解你,并能给你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鼓励。
为自己的心找个归宿——希望
曾经读过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一个妈妈独自抚养儿子,非常艰辛。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告诉她:“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他在凳子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看医生。”回家的路上,儿子战战兢兢地问她:“老师怎么说我的呀?”妈妈的鼻子一酸,但还是忍住了眼泪,微笑着说:“老师说你进步了,以前只能保持坐一分钟不动,现在都能坐三分钟了。”孩子很开心,当天晚上很乖,甚至都没有让妈妈喂饭。儿子上了小学,又是开家长会,老师告诉她:“你儿子的智商可能有问题,老师讲什么他都听不懂。”回家后,儿子又胆战心惊地问妈妈:“老师是不是批评我了?”妈妈仍然保持微笑说道:“老师说你很聪明,进步很快,这次考试比上次考试多得了十多分呢!”孩子紧蹙的眉头一下子就散开了。这个妈妈一直抱着一个希望:我的儿子虽然不聪明,但是他一定会成功!她带着希望鼓励着孩子,并把希望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终于有一天,她看到儿子捧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回到了家。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安全力量。”在看电视剧《大长今》时,我们就能看到这种力量。大长今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痛苦,始终没有停止努力和前进,就如片尾曲中的歌词:“天黑路茫茫,心中的彷徨,没犹豫的方向。希望的翅膀,一天终展开,飞翔天上”一样,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让她这棵生于石缝间的“小苗”长成了参天大树。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她也曾经觉得悲伤,也痛苦到失声流泪,但是,恰是希望让这所有的悲伤都变得渺小了。希望的力量就在于可以战胜这些阻挡人前进的磨难和悲伤。
事实上,希望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它能加强自己对生活的主导力和控制力,进而可以避免由于自身无力感而产生的悲伤。虽然它不是实体,但却可以成为人们的精神依靠,是一种灵魂上的皈依。希望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关键是要对生活存在信心,对自己存在信心。但是要记住,真正有指引性的希望都是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之上的。
不要怀抱不切实际的希望。正如不能期待铁树开花、哑人说话一样,我们也不能期待没有足够的基础、足够的毅力、足够的幸运便一夜暴富,同时也不能期待性格刚毅、粗犷的丈夫因为对你有爱便变得温柔体贴,更不能期待全世界的人都对我们的任性冲动怀抱足够的理解和宽容。不切实际的希望不仅不能帮我们远离痛苦,反而会让我们变得不够明智,因为期待抓不到的幸福而平添更多的烦恼和悲伤。
有希望就要有行动。福楼拜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些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和对未来辉煌的期盼的那些日子。而空想是肯定不能带来挑战的成功与辉煌的未来的,只有有行动支撑的希望才能从根本上帮我们远离痛苦。行动本身就是治愈悲伤最好的药,在汗水滴下时,在因为奔走而肌肉酸痛时,悲伤其实已经悄悄走远了。
悲伤的人害怕孤独,所以就不要孤独的一个人。在身边给自己找一个肩膀,在心中给自己寻找一个希望。有依靠,悲伤就无处可藏了!
小贴士:做一个称职的倾听者
所谓倾听,就是指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积极地倾听在心理咨询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建立起更为安定的关系。事实上,良好的倾听能力也能让你更好地帮助自己的朋友解决她的悲伤状态,同时,也有助于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倾听”,顾名思义就是要“倾”着“听”,即把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完全向对方倾斜,以更为认真和尊重的姿态接受对方话语里的各种信息。这种“听话”的方式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关心和重视,也能帮助你树立一个更为正确的交往态度。劝慰别人时,听有时比说更有效;自己被劝慰时,听往往能帮你更早地走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