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耶鲁大学公开课:文学理论
(美)保罗·H.弗莱更新时间:2024-01-29 15:07:44
最新章节:出版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由作者在耶鲁大学开设的广受欢迎的文学理论课改写而成。作者在这本书中带领读者游历了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主流。全书讨论的核心是一系列根本问题:什么是文学、它是被如何生产出来的、应该如何理解文学、文学的目的是什么。弗莱处理了20世纪文学理论中的重要主题和潮流,包括阐释学、形式主义、符号学和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和历史主义方法、社会身份理论、新实用主义及理论,并在结尾处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通过哲学和社会视角串联起这些潮流,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连贯的语境,帮助读者深入阅读文学作品。
品牌:后浪出版
译者:吕黎
上架时间:2017-12-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耶鲁大学公开课:文学理论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出版后记
- 附录Ⅱ 阐释的种类 文学理论延伸阅读指南
- 附录Ⅰ 讲座上引用的段落
- 第26章 结论 现在谁不恨理论?
- 第25章 理论的终结?新实用主义
- 反对理论与支持理论
- 第24章 文学研究的制度建构
- 第23章 酷儿理论和性别表演
- 第22章 后殖民批判
- 第21章 美国非裔批评
(美)保罗·H.弗莱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
本书系统梳理了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的早期崛起及其此后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脉络,内容涵盖四个历史阶段中涌现的主要人物、流派、思想观念、问题和方法,全书以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为参照,立足中国视角,着重考察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移植外来观念与方法并对其实行本土化的历程。文学42.5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主要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个层面上理清了1895-1945年间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脉,探析了民族主义思潮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重写了一部清晰、系统、完整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史”;第二个层面上从宏观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变入手,上溯到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曾国藩“卫道变器”说和康有为“托古改制”论,而重点则对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的民文学42.5万字 - 会员
元代文学史
本书在揭示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元代杂剧、散曲、诗文、南戏、话本诸种文体的作家作品进来了全面梳理,对重要文体的起源、体制、内容、分期和流派的区分、流传版本及作品存佚,以及盛衰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不仅具有宏观的文学史视野,对于各体文学的发生发展给予明晰概述,还对其中的重要作家流派的生平、艺术特色都有细致的评述。全书立足文献,阐释精到,严谨翔实,论述切中肯綮,有利于读者全文学41.1万字 - 会员
北京叙述:帝都、家园与现代性——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本书主要以城市文化与文学表现出的北京想象为切入点,探究文学与北京、“文学中的北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蕴藏的内涵。在研究范式上,以区域、空间、人物(包括所属地域、阶级、性别)、意识、器物、情感为核心,将相似的作家及流派合并论述,文本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笔记、戏剧、文化现象等。文学21.9万字 - 会员
民俗学视角下的竹枝词研究:以京津竹枝词为例
竹枝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字载体之一,其形式固定、内容庞杂、风格谐趣,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传承,成为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元代至民国时期京津竹枝词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与范围,初步探析京津竹枝词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描摹其中所记述与呈现的城市民俗生活与城市民众类型。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引入民俗文献的体例与立场问题,重点探讨以诗体形式存在和流传下来的京文学18.8万字 - 会员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本书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观点,分析了中西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态、发展特征、精神内涵及其内容和主张方面的不同。生态化特质首先表现在当代文学的“自然性”,自然被“返魅”、重新获得灵性,那种将自然视为资源与获利工具的观念受到了批判;物种间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从自然规律与保持自然节制等生态主义的核心信念也渗入当代文学中。其次是人的自然性/感性与社会性/理性的关系得到了重整。作者认为,生文学15.5万字 - 会员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七辑)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文学29.7万字 - 会员
文艺鉴赏学举凡
本著研究文艺鉴赏活动发生与发展、鉴赏主体的期待视野、鉴赏客体的审美特征、鉴赏过程的审美描述和上品文艺鉴赏的实现,系本领域十分罕见的系统研究专著。适合海内外广大文艺爱好者阅读;该作者还被业内诸多学者视为文艺鉴赏学研究第一人。文学25.1万字 - 会员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研究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本书试图对这一时期的叙事诗进行系统的梳理。全书确定叙事诗的内涵,分析叙事诗产生的原因以及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等不同阶段的叙事诗的基本情况。围绕不同时期叙事诗发展的内在理路,就热点与焦点问题展开研究,描述与把握这一阶段叙事诗的演进轨迹。并借鉴西方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模式上总结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文学24.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
本专著以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重回历史现场”的姿态,在深入挖掘评奖史料、展开理论思辩的基础上,将研究视野伸向整个20世纪的文学评奖活动之中,既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历史源起”研究的诸多学术空白,又在质疑学界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对理论偏误进行了“纠偏”;既对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演进、修正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又对文学理论27.5万字 - 会员
聚焦研究:多重叙事媒介中的聚焦呈现
《聚焦研究》梳理了叙事学的核心概念“聚焦”的产生及发展,根据不同文学时代媒介载体的变化,以多个文本分析为基础,探究与聚焦相关的叙述特征,并认为聚焦类型的变化集中反映了人类思维、认知的发展以及技术革新对叙述方式产生的影响。文学理论17.5万字 - 会员
消费诗学的历史表意
以“史”为纲梳理文学消费主义的公共性身份变迁及其价值功能变化是本书的基本思路。在此宏观构架下,具体以新时期以来文学消费主义公共性身份与价值功能的三次变迁及其所表征的市场经济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为结点,从总体上探讨其历史演进的精神轨迹、内在规律与价值特点,详细论述文学消费主义公共性身份与价值功能变迁的具体过程与微观形态。文学理论20.8万字 - 会员
威廉·福克纳小说叙事艺术研究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对中国当代作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叙事语言、视角、作品结构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架构等四个相关联的结构性层面,对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了整体、系统的研究,深入考察了其艺术风格的本质特征,其艺术创新在整合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先锋实验方面的成就,其艺术创作与美国南方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启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在总体上文学理论18万字 - 会员
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契合与差异
《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契合与差异》从思想、文笔、影响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文学渊源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即从文学思想、创作观念、技巧方法、体裁文风等方面,较为具体、全面、深入地揭示出了大江健三郎之文学创作与鲁迅的关系问题,为进一步理解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以及了解中日文学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并为当代文学创作者如何创作出优秀的、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文文学理论19.7万字 - 会员
因何而生:从性别文化视角看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
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是指网络文学中所描写的男性生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怀孕、生产等环节)。本书从性别文化视角出发,在搜集和整理中外男性生育题材文学作品、描摹其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特征解读、创作群体分析以及不同文化下读者对男性生育的理解和接受情况剖析,对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学理论1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