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1827年版)
更新时间:2021-11-30 16:59:01
最新章节:译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在黑格尔那里是同一著作三次出版,是一本书,三个版。这一著作每个版本的核心构成是三个部分,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每一个版本都是一本书,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这样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本书。但是黑格尔的一些学生和友人在黑格尔逝世后给他出文集时却完全改变了他这一著作的原则和制式。在这个大家通称为“友人版”的文集内,《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的编者是专取黑格尔这一著作1830年第三版,在其内另加大量“附释”,将其一本书内的三个部分扩展成各各独立的三本书。这样一来黑格尔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第三版这本书在友人版那里就成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大本书。这带来了严重后果,使人误以为黑格尔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似乎就是他们所编成的那三大本书,这种误解流行于无数业余爱好者,也流行于许多专业工作者。它完全不成其为“纲要”。那些“附释”的编辑杂乱无章。编者甚至擅自改变黑格尔的本文。由于这类致命的缺陷,德国黑格尔档案馆在战后编辑出版黑格尔新的文集时,彻底否定了友人版的那种做法,完全抛弃友人版编撰的那三本书,按照新的出版学原则恢复了黑格尔这一著作的原来制式,把黑格尔《哲学科学全书纲要》这一著作照原样出成1817年,1827年,1830年三个版本。译者所根据的就是黑格尔档案馆编出的这一著作的这三个版本,在翻译它们时力求达到它们之间同者使同,异者使异。
译者:薛华
上架时间:2021-06-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1827年版)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最新上架
- 会员
具体和可能的“是”:海德格尔思想重探
本书以海德格尔的“是论”为核心,对其思想加以重构,内容包括“是”的问题、人之所是、重新定义“真”、语言与思想、对技术时代的批判、未来的思想等。哲学56.3万字 - 会员
先验唯心论体系
本书作者揭示出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结构上的一致性,并且运用辩证的方法把全部哲学阐述为自我意识的不断前进的历史,更将哲学家的思考与客观自我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阐释为柏拉图式的回忆和对话。这些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哲学20.9万字 - 会员
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
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哲学9.5万字 - 会员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在情绪中现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本书对于哲学研究者尤其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哲学23.8万字 - 会员
全部哲学的本原
本书由三个文本构成:《哲学作为科学的自然本性》《全部哲学的本原》《自然进程阐述》,其中前两个文本构成了谢林著名的“埃尔朗根讲授录”,第三个文本则是德文本《谢林全集》中的一篇重要逸文。哲学21.5万字 - 会员
全球思想史论丛(第1辑):概念的流动
随着全球化的深度行进,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力量也日益活跃,思想观念在全球的流动会引发什么样的回响与激荡?未来是走向“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历史学特别是思想史研究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并做出应有的回应?本书从全球思想史视野出发,研究概念与文本的全球性流动,考察和辨析这一流动与移位对人们的影响,及其如何塑造人们的价值世界,进而展开建构世界的实践。期待这一探讨能为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哲学30.1万字 - 会员
西方近代早期政治哲学的起源和形态
本书分为5章,内容包括:近代政治哲学的中世纪背景、近代早期政治哲学的基础、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洛克的政治哲学。哲学14.5万字 - 会员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生命如一场盛大的舞会,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舞者。尼采认为,起舞不仅是身体的律动,更是灵魂的绽放。有人轻盈如风,有人热烈如火,但真正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生命的脉搏,在舞动中领悟存在的意义。《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汇集了尼采思想的精髓,七大篇章深入探讨自我、生命、人性与道德等核心议题。书中既有对个体自由与自我超越的呼唤,也有对传统道德的大胆批判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每一章都如一剂强心针,激励人哲学9.4万字 - 会员
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路径与反思
当虚无成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映象时,如何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便成为时代命题。本书系统梳理了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克服虚无主义的理论和批判资源,为我们反思和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思想借鉴。克服虚无主义是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问题。虚无主义之于中国,不仅是问题危机的倒逼,也是责任担当的体现。克服虚无主义,需要理论逻辑的建构,更需要实践资源的探索。本书澄清了虚无主义的中国特征、影响程度和发哲学2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