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汉字的世界(套装共2册)
更新时间:2022-07-12 18:21:24
最新章节:译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汉字的世界(上)》本书按照神话、诅咒、战争、宗教、歌舞等主题,系统解读汉字的文化意涵。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字学功力,深度追踪古人的思想观念,生动描绘汉字的诞生过程,揭示其背后真正的文化价值。《汉字的世界(下)》本书从言灵信仰、法律与刑罚、祭祀与宗庙、生产与技术、人生在世、生命思想等主题入手,延续上册的思路,分析汉字的文化意涵,以博识而明快的理论风格,描绘汉字初创的世界。
品牌:后浪出版
译者:陈强 张浩 刘幸
上架时间:2021-04-12 00:00:00
出版社: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汉字的世界(套装共2册)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希腊之余光”:周作人对古希腊文化的接受研究
本书通过原始文献的钩沉与梳理,还原周作人译介、理解与阐释古希腊文学-文化的动态过程,结合周氏接纳西方古典文化的时代语境与心理动因,尝试在发生学的意义上,透析古希腊文学、哲学与宗教文化如何参与周作人认知框架的生成及其思想内在逻辑的演变;通过周氏对中国现实问题与政治文化的思考,探究其以“另类选择”参与中国社会现代性建构的意义。文化18.1万字 - 会员
人神之间:湘黔桂界邻地区飞山公信仰研究
本书作者深入湘黔桂界邻侗苗等族群聚居的田野,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视角,综合考察了飞山公杨再思从“杨氏祖先”演变为“土著”神明,并跨越地域、族群等界限成为一位重要的区域性神明的历史过程及当下民众多元化的信仰实践。自宋至清历代中央王朝都曾致力推行的神明“标准化”“正统化”,只是该区域社会中信仰演变的一种可能趋向,而不同时期特定区域社会空间中,人们基于客观条件与主观需要展开的飞山公信仰实践,则再现了这一信文化21.4万字 - 会员
王蒙十五讲
本书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王蒙文学创作、文艺思想、文化心理等进行多视角系统性研究,拓展了王蒙研究的学术视域和思维空间。主要创新价值在于:突破了以往王蒙研究方法单一化、视野零散化的局限,注重精神史视野与具体个案相结合,理论阐释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文学外部研究与文学内部研究相融通,揭示一个全面立体的王蒙。本书首次对王蒙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从语言、文体、主题等层面,对王蒙经典小说进行重文化16万字 - 会员
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什么是超艺术托马森?是附着于土地或建筑,且被保存得很美的无用之物,也是日复一日的熟悉街道中埋藏的独特趣味。本书为风靡日本、至今不衰的“路上观察学”“考现学”经典著作,目前依然常常杀入日本亚马逊社会学畅销榜前十。作者赤濑川原平在偶然散步于东京街头时,发现了一座不通往任何地方但被悉心保存的楼梯,至此开始了对整个都市的另类探索,掀起了一场观察街头和认识附近的运动,并于1986年与建筑家藤森照信、插画家南文化11.5万字 - 会员
扶箕迷信的研究
《扶箕迷信的研究》是许地山所著的一本关于扶箕这一活动的研究书籍。书中通过收集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的132则故事,详尽记述了扶箕的起源、形式以及古人借此想达到的目的。扶箕起源于唐代的“紫姑神”,古人在特定时间于厕间或猪栏边迎紫姑神以卜问未来之事。其形式多样,降笔的箕仙来源复杂,包括道教仙人、古代忠烈官臣、文人墨士等,箕仙会预告诸如试题、功名、生死、国事等事情,还能与人酬唱(如遣兴、唱和、猜文化6.2万字 - 会员
鲁迅:“国家作家”的形象史
作者采用阐释学思维与方法,以产生于不同时期的有关鲁迅的传记、论著、影像等为文本,梳理、考察鲁迅形象的复杂演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是如何随着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历程而发生微妙变化的。通过鲁迅形象演变史,思考现代国家意志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构成和文化取舍所产生的影响,探寻鲁迅形象演变的内在精神依据。通过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产生的各种鲁迅传记和其他关于鲁迅的言说,勾勒出这一文化图景中鲁迅形象的演变过文化17.4万字 - 会员
东亚佛学评论(第4辑)
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举办的“法藏与东亚佛教研究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十一篇文章,两篇书评。其中法藏研究九篇,皆以传世文献和海外珍稀文献为依据,讨论法藏思想观念及文本等议题。华严宗研究两篇,一篇从翻译等角度讨论华严宗的观音诠释,一篇讨论伯亭续法对法藏华严判教思想的发展。两篇书评分别是关于《大乘起信论》的成书问题与中国儒道佛三教关系。文化17.5万字 - 会员
现当代中国戏剧文化观潮
全书从戏剧人、戏剧演出、戏剧教育、戏剧历史四个部分,关注全国戏剧舞台动向、艺术教育中戏剧人才的培养、戏剧发展热点等,展示出现当代中国鲜活的戏剧景观。本书具有较高的观察高度及历史厚度,不失为一部现当代中国戏剧研究的学术力作。文化24.3万字 - 会员
《意义的逻辑》与卡罗尔的胡话文学
本书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卡罗尔的胡话文学与德勒兹《意义的逻辑》”研究成果之一,它试图较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德勒兹的哲学著作《意义的逻辑》与儿童文学作家卡罗尔的“胡话”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前者独到的理论视角和后者作品中深刻的哲学内涵。本书阐释了德勒兹如何以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思想和概念为理论基础,借用卡罗尔的诸多悖论和“无意义”来建构他的意义理论,也探索了德勒兹如何运用后来被他摒弃和批判的精神分析文化20.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