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电动车辆能量转换与回收技术
李永更新时间:2020-05-29 11:54:21
最新章节:附录D 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硬件设计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论述了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技术,是电动车辆领域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共8章。前4章介绍了电动车辆能量传输理论、纳米能源传输技术和电动车辆能量传输测试系统等,重点介绍的能量传输技术包括电磁传输技术、纳米能源技术与微系统技术等。后4章介绍了电动车辆能量回收技术,包括制动能量回收技术与压电能量回收技术等。本书以电动车辆能量技术为核心,重点围绕电动车辆的能源传输与回收技术问题,阐述了电动车辆的关键能源技术。本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脉络,为电动车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12-22 00:00:0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电动车辆能量转换与回收技术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附录D 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硬件设计
- 附录C 电动车辆能量传输结构
- 附录B 电动车辆整体宏观运行状况
- 附录A 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技术实验设备简介
- 附录
- 参考文献
- 8.3 压电能量系统回收的智能平台
- 8.2 高比能量压电能量回收电池系统的无序结构模型
- 8.1 电动车辆固态压电能量系统回收模型与技术
- 第8章 电动车辆压电能量回收技术
李永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蜂窝车联网(C-V2X)
车联网是跨信息通信、汽车、交通等领域的交叉新兴技术。蜂窝车联网(C-V2X,CellularVehicle-to-Everything)技术是能保证低时延和高可靠性能的车联网专用无线通信技术。本书以车联网的发展背景、国内外发展态势为基础,以车联网基本应用和增强应用的性能需求为出发点,分析了车联网的系统架构和技术标准体系,重点介绍了C-V2X的两个技术演进阶段——LTE-V2X和NR-V2X的网络工业20万字 - 会员
5G+智慧物流:赋能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
5G+智慧物流以“物流+科技”为核心切入点,深度剖析5G、大数据、区块链、AIo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领域的融合创新,分别从5G+智慧物流、IoT+智慧物流、智慧物流设备、智慧仓储配送、智慧冷链物流、智慧供应链6个维度,阐述我国智慧物流领域的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与实践路径,旨在帮助物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工业10.8万字 - 会员
特种货物航空运输
本书主要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针对飞行人员要求掌握的特种货物航空运输的知识和内容,结合我国航空运输中特种货物运输的实际情况,同时参阅了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际民航组织以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对特种货物航空运输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包含了特种货物航空运输过程中要求飞行人员掌握的所有知识。本书逻辑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书中列举了大量案例作为支撑和讲解,本书适合飞行学院的学生学习和使用,也适合对航空运输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工业20.5万字 - 会员
我们在西藏修铁路
《我们在西藏修铁路》是一本中国铁路工人在世界之巅——西藏修铁路的“影像纪实”图文书,图片记录的时间跨越近20年,展示了西藏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两条史诗级铁路——青藏铁路和拉林铁路的建设过程。本书作者曾前后两次进藏,深入藏区8年,积累了丰富的影像资料,不仅包括建设一线铁路工作者们的筑路风采,也包括修筑沿线西藏人民因“铁路”而改变的生活面貌。本书以柔性的表现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现西藏风情,可亲可感。工业1.2万字 - 会员
智能网联汽车:激光与视觉SLAM详解
书对激光SLAM和视觉SLAM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涉及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实践及未来趋势,并探讨了它们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关系。既是想要在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领域取得突破的从业者的阅读选择,也是追求SLAM技术深度与广度的专业人士的学习资料。具体来说,本书从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介绍了SLAM技术的发展历程、架构设计、核心算法以及在自动驾驶等级中的应用现状和技术难点。不仅分析了多传感器融合工业12.2万字 - 会员
智能驾驶:视觉感知后处理
在智能驾驶的发展过程中,获取交通信息、认知和理解交通世界成为智能化汽车的核心任务之一,视觉感知及相关处理技术无疑成为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智能驾驶视觉感知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包括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传感器技术等,这使得初学者和从业者在进入该领域时,往往面临着较高技术门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整合这些分散的知识,才能够在这个领域中有所建树。工业8.4万字 - 会员
我们在西藏修铁路(英文)
《我们在西藏修铁路》是一本中国铁路工人在世界之巅——西藏修铁路的“影像纪实”图文书,图片记录的时间跨越近20年,展示了西藏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两条史诗级铁路——青藏铁路和拉林铁路的建设过程。本书作者曾前后两次进藏,深入藏区8年,积累了丰富的影像资料,不仅包括建设一线铁路工作者们的筑路风采,也包括修筑沿线西藏人民因“铁路”而改变的生活面貌。本书以柔性的表现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现西藏风情,可亲可感。工业8291字